生理学家、医师、诺贝尔奖获得者伊万·巴甫洛夫可不仅仅是养狗迷啊。他通过狗对唾液的经典实验发现了条件反射定律。在实验室中,他发现狗通过分泌唾液来期待食物的到来,在学术界,巴甫洛夫还以严格守时而著称。1917年的某一天早晨,他的助手因为路上遇到革命者设置的路障而只能绕道来到实验室,对巴甫洛夫而言,任何原因都不可以构成迟到的理由,因为实验需要严格的时间限制,晚到10分钟的助手毫无疑问地受到巴甫洛夫的责骂。然而,正因为这10分钟的迟到,使他们的研究有了惊人的发现:当实验室中的狗听到助手的脚步声时而没有看见食物时,它同样分泌了唾液!这使其发现了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深入研究了这一现象,并称之为“精神分泌”。后来证实为一种新的行为理论――条件反射。狗学会向那些即将可以吃到食物的刺激作出条件反射。时间让它们将不同的事件联系起来。事实上,所有的动物,从低级的单细胞有机生物到高级的人类都会以预见性的方式做出条件反射,有些可以更改,有些则很难改变。
老鼠和鸽子同样能对时间作出反应。心理学家华生(JohnWatson)和斯金纳(B.FSknner)通过老鼠和鸽子的实验创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他们训练动物通过压杠来获取食物。一些动物每压一次就会得到一次食物;而有些动物会在固定的时间段之后才能得到食物。例如,一只老鼠压了杠杆,并得到了食物,这个老鼠要等10分钟之后才能得到另一份食物。但动物置于这种情景时,老鼠会每次都压杠杆以期每次都得到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鼠知道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获得食物。于是老鼠就不会持续的压杠杆,而是去玩或者去做其他的事情。有趣的发现是:当10分钟的间隔快到时,老鼠会回来反复压杠杆,就像内在的生物钟响敲响了,并告诉老鼠时间间隔即将结束,他必须不断的压杠杆才能获得食物。
从某些方面来说,我们同样被生活左右而依据时间做事。但是有些感知时间的方式已经被深深根植于身体和大脑之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行为并且实现自动化。
大脑中的时间
大脑中的时间
2010-07-2917:29:32xxduan
1.我们的生物钟和生理节奏
既然植物、动物和人类都能够记录时间,那么时间记录在哪里了?事实上,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个简单的时钟,主要的生物钟位于交叉型的细胞核内,即SCN,一个位于大脑底部的下脑丘附近两条主要视神经交叉的地方,大约一万个脑细胞所组成的集合。视神经是SCN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它的坐落位置使其具有窗口特征,脑部分泌的荷尔蒙可通过这个门户去控制其它脑和身体的功能。
SCN的基本任务是控制我们体内的生理节奏。“circadian”这个词来自拉丁语circa,意为“大约”,“dies”是“天”的意思,所以意思就是“大约一天”。超过50种生理节奏由SCN控制,它包括血压、消化酶、生育周期、心情、睡眠周期等。我们的生物钟走的有点慢,因为每个生理的一天要比24小时稍长一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避免生物钟紊乱呢?虽然我们的生物钟不如上发条的手表精确,但是它能够不断地自我调节,自然环境也可以调整我们每天的生物钟,因此体内的新陈代谢能够始终与周围的环境保持一致。
对于人和动物,光是最重要的自然暗示。光可以直接通过视觉神经传导到SCN。一旦达到SCN,光就会调节生物钟以及其他功能。它阻止一种产生促进睡眠的荷尔蒙激素的分泌,这种促进睡眠的激素是由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合成的,产生于一个松果体中(笛卡尔(Descartes)认为该腺体是人类精神的支柱),天黑时,它便开始流动让你产生疲劳的感觉,进而促使你进入睡眠态。
多年来,科学家研究发现:我们的生理节奏按25小时进行。虽然这个结论是通过睡眠研究的数据得出来的,但却让人搞不懂了,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24小时制的世界里。后来哈佛的著名学者查尔斯·蔡斯勒(ChalesCzeisler)开始思考是什么导致被试者的生物钟延长了一段时间。在那个基于一天25个小时的研究试验中,将被试者关在没有窗户的实验室中,他们不知道时间。当被试者清醒时,实验室灯就开了;当他们想睡觉时,灯就熄灭了,睡眠激素开始工作,人们便慢慢进入梦乡。蔡斯勒(Czeisler)发现实验中对灯光的操控---实际上是人工的“太阳”---加长了他们在日光灯下的时间。实验室的灯光不会像太阳那样自动调节强弱,但是和阳光相似的是光线阻止了睡眠激素的分泌。结果发现,由于被试者暴露在日光灯光线下的时间要比在白天接受光照射的长。实验室房间的灯光人为把人的生物钟延长了1小时。
为了测量人体实际生物周期,蔡斯勒和他的同事将实验室的灯光调弱。这样就不会影响人体生物钟。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的周期为24小时11分钟。因此,下次当你感到一天内面临还有许多没有做完的事情时,或许你还有额外的11分钟可以使用。
……
想想时间究竟有什么好处?
想想时间究竟有什么好处?
2010-07-2917:28:55xxduan
1.哪个威胁更可怕?立即就死还是未来可能死
某种意义上,对生命的威胁因素是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因为最终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死亡,绝对如此。人总是会死的,但不是马上就成“死人”的。威胁的不同在于距离死亡的时间长短。有些立即死亡——如窒息,交通事故、遭遇猛兽袭击,高空坠落,注射有毒物质。有些是需要一些时间的或者说是非常缓慢的,但最后还是致命的—如饥饿、干旱、慢性病、环境污染,当然也包括吸烟。现实可以杀死你,而未来可以威胁你。饥饿造成的死亡和脑中风的效果是一样的,只是时间上稍微长些。有些威胁这是介于二者之间。
很显然,最重要的是要躲避现存的威胁。我们可以不考虑未来的威胁,首先要应对现实的威胁,否则我们不一定能熬到明天。人类最早进化的大脑组织具有遗传性,这是祖先为适应现实的威胁而做出的调整。如果大脑没有赋予人们解决当前威胁的能力,那我们的祖先早就消失了,他们后代的大脑自然也不会进化。
30/49 首页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