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长篇小说

Facebook效应

时间:2014-04-06 09:24:39  来源:  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简介:一个拥有9亿活跃用户,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传奇互联网企业,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向你彻底开放,你还等什么?...
  当一个人的年龄越大,他就越可能发现Facebook在暴露个人信息方面是过度的和带有侵犯性的。Facebook的许多成年用户对仅用一个简介栏来涵盖他们私人和职场生活的理念感到相当不爽。一些人因而开始只把它当作私人生活交流工具来使用,而把职场伙伴排除在外。另一些人则把个人内容压缩至最小,不加选择地与同事还有客户进行联络,包括那些他们不认识的人,他们意在把Facebook变成一个网络金矿。我在Facebook上有一位朋友叫罗伯特?赖特(RobertWright),52岁,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非小说类作家,最近刚出版了一本新书《上帝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God)。他很不情愿地上了Facebook,只是为了推销他的作品。“Facebook需要一定程度的大方,这让我感到很不自在。我是一个内向的人,不习惯像这样使用现代技术。”他说道。
  即使连扎克伯格的一些合作伙伴也与他有不同的看法。“马克不相信社交和职业生活是两码事。”雷德?霍夫曼说道。他是Facebook早年的投资者和社交网络“内联网”(Linkedln)的创办者,那个社交网络将私人生活信息排除在了外面。霍夫曼说:“那是一种典型的大学生想法。随着你年龄的增加,你学到的一件事情就是你的生活有了不同的内容。”Facebook的资深程序员查理?奇弗(现在已从公司离职)也持怀疑态度:“我感觉马克不怎么相信隐私,或至少把保护隐私看作一块踏脚石。也许他是正确的,也许他错了。”奇弗在这里的“踏脚石”指的是扎克伯格把保护隐私看作Facebook应该为人们提供的某种服务,等到人们觉得不再需要隐私时就可以取消了。
  不过一些商业理论家欣赏马克的方式。现年59岁的约翰?黑格尔(JohnHagel)是德勤咨询(国际)有限公司的高级研究员和顾问,写过几本关于互联网和商业的畅销书,相信他所谓的“一个完整版的个体”——是未来不可避免的趋势,也很可能是有益的。根据他的说法,原因就在于商业和社会转变的步伐正在加速。“如果我们不加入更为广阔的社交网络来时刻获取最新的知识,我们就会丢掉工作,”他解释道,“但持久的关系必须建立在信任基础上,如果你仅仅透露自己的一部分,那就很难让人信任你。”
  这并不是说扎克伯格本人信奉彻底的曝光,他也从来不会在自己的Fackbook个人主页上揭露一些隐秘的事情。黑格尔自然也有他的界限,“如果我要批评我的女儿,我也不会在Facebook上批评,”他说,“从另一方面讲,让人们知道我有两个女儿是有价值的,因为这让别人对我有了更多的了解。”
  而有一些人以无底线的自我曝光为乐趣。杰弗?鲍尔夫(JeftPulver),一位纽约的高科技创业者,也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网络工作者,他把自己相当多的业务放在Facebook上进行,利用它来发送消息和安排见面。不过他也坚持把真实生活放在上面。“我称他为生活3.0,”他说,“你越来越多的生活会在网上进行,你要用真实的方式进行交流。那些举起他们的盾牌,不让自己的弱点暴露的人们不会理解为什么Facebook和Twitter这些社交媒体是如此的激动人心。”
  2007年伦敦的高科技专家莉萨?赖克尔特(Leisa Reichelt)在她的博客上创造了“跨时空接触”(ambient intimacy)这个术语,以此描述这种让个人得以自由地向朋友和粉丝谈论自己的Facebook和其他新服务形式的动态。她对这个术语的定义是:“能够在一定的经常性和亲密性程度下,与通常由于时空的阻隔而无法接触到的人们保持接触。”这个术语触动了全世界研究社交网络人士的神经。在2008年的《纽约时报》杂志上,克莱夫?汤普森(Clive Thompson)用他自己在Facebook和Twitter上的亲身经历对这个术语进行了深度讨论。文章探索了“跨时空接触”的社会含义,对这种接触的优点进行了肯定。“这种新的认识……让人们重新回归了小镇生活,在那里所有人都知道你在做什么。”汤普森用赞美的语气写道。
  事实是Facebook上没有秘密可言。在这一点上,公司自身的隐私策略也很坦率,你的任何个人信息“都可能被公开,我们不会也不能保证你发布在网上的用户内容不会被未经授权的个人所看到”。公平地说,这句话的用意主要是防止Facebook面临潜在的法律诉讼。公司当然会为你的隐私提供保护措施,但是许多人不理解或并不利用Facebook通常来说太过复杂的设置来保护自己的信息,从而经常会引发误会或尴尬。
  当人们在Facebook上暴露了他们的真实行为,那一旦他们做出了一些轻率或鲁莽的举动时,就更有可能被“示众”。盎格鲁爱尔兰银行的一位年轻美国雇员向他的老板请一天假,声称要在周五去参加亲戚的葬礼。然后有人在Facebook上发布了一张那天晚上的照片,照片上他在一个聚会上穿着一条芭蕾舞裙,举着一才艮魔杖。于是办公室里的每个人,包括他的老板,都发现了他的谎言。加拿大温哥华的一位政治候选人放弃了竞选,原因是一份报纸公布了一张他在Facebook上的照片,在上面两个人正兴高采烈地拉着他的内裤。奥巴马的演讲稿撰写人乔恩?法夫罗(Jon Favreau)也跌了跟头,有一个博客曝光了一张他在一个聚会上双手放在希拉里?克林顿真人纸板剪影的胸部上的照片,他因此遭到了公开的羞辱。而这张照片是他的一个朋友发布在Facebook上的。Facebook曝光所能够做的不仅仅是让人羞愧。在2009年,一份对美国雇主进行的调查显示:35%的公司曾因他们在社交网络上找到的信息而拒绝过应聘者,应聘者被筛掉的首要原因就是发布“挑衅和不雅的照片和内容”。即使连大学也不例外,如今很多公司在做出任命决定前也开始在Facebook和MySpace上寻找应聘者相关信息。
  也许奥巴马总统对法夫罗事件依然念念不忘,2009年9月,他在面对一群弗吉尼亚州的高中生发表演讲,“我希望在座的所有人在你们的Facebook匕发布内容时都要慎重,”他说道,“因为在YouTube的时代,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在你今后的生涯中被挖掘出来。而当你年轻时,你总会犯错和做一些蠢事。”Facebook很受青少年的欢迎,尽管公司规定用户年龄必须达到13岁,但其实很多用户只有11岁。
  • 上一部:《牛奶可乐经济学》
  • 下一部:《穷爸爸富爸爸》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