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长篇小说

时间心理学

时间:2013-12-10 13:57:49  来源:  作者:史蒂夫•泰勒  [ 下载本书 ]
简介:在这本独具启发性的书中,心理学家史蒂夫•泰勒以独特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时间的感知会发生改变,以及我们该怎样在自己的生活中掌控时间。援引了大量有关时间流逝缓慢的事例——童年时期,吸食迷幻药或者催眠过后,发生意外事故和紧急事件之时,冥想和精神体验时,处于“巅峰状态”的运动员,以及世界上一些原住民的体验——并结合现代物理学证据和他自己的调查研究,泰勒提出,我们正常的时间感只是一种幻觉。我们已经将时间看作是敌人——一种总是与我们赛跑的东西。我们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留意过去和未来上。《时间心理学》向我...
  很明显,该研究的参与者们对事故未能储存录像带式的记忆以供他们随意重放,他们只储存了事故的大致印象,并且,在要求他们回忆具体情节时,他们就会根据现在提供的信息填补细节。例如,问及“撞毁”的一组人要以符合猛烈碰撞的方式重构他们的记忆,车子行驶较快,有此类碰撞常出现的玻璃碎片。相反,问及“相碰”的一组人则记得车开得很慢,与车速慢相一致的则应是没有玻璃碎片。有经验的律师们几乎天天使用这种诱导性问题。
  1.记得一些未曾发生的事情
  在前面介绍的研究中,尽管在录像中自始至终都没有破碎的玻璃,但“撞毁”组和“相碰”组中某些参加者记得看到了碰撞后的破碎玻璃。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洛夫特斯和她的同事一再证实了产生如此“错误的想法”是非常容易发生的。在一项实验中,研究者向参加者展示了一幅迪士尼乐园的宣传海报,请他们据此回忆早年在迪士尼乐园的美好经历,比如唱“这毕竟是个小世界”、骑旋转木马、开碰碰车、在各种游玩项目中穿梭不停、和“兔八哥”握手。这些描述是如此温馨炽热,以至于使得许多参加者在实验之后会毫不犹豫的去迪斯尼乐园游玩。
  ……
  过去发生的事情很重要吗?
  过去发生的事情很重要吗?
  2010-07-2917:48:21xxduan
  我们的记忆很容易出错。我们可能忘记那些真实发生过的事,也可能记得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除了记忆的失误,过去的客观事件也许仍然在我们是谁这个问题上起着牢固的决定性作用。即便我们记不起过去,但它或许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对这假设提出疑问,指出要想在过去的消极的事件和消极结果之间,以及过去的积极的事件(比如调解)和积极结果之间确定一种相对清晰的关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的马汀·塞利格曼(MartinSeligman)写道:
  我认为童年的事件被高估;事实上,我认为过去的历史大体上是被高估了。我们很难发现童年发生的事件对成年人在性格上有任何微小的影响,也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过去发生的事件对人格形成有决定作用。
  童年时期的重大创伤也许会对成人后的性格有一些影响,但也仅仅是很难发觉的影响。总之,糟糕的童年不会造成成人后的麻烦。所以没有理由把成年人的压力、焦虑、糟糕的婚姻、吸毒、性问题、失业、和孩子不和、酗酒或者发脾气归咎于你的童年。
  那么,到底怎么回事?是过去的经历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还是我们高估了过去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力?
  本书作者相信过去确实有影响,但是它所能产生的作用要远远小于弗洛伊德及其他行为主义学家所宣称的那样。每个人都会被他的过去所影响,但并非完全由它决定。过去的事件并不是影响我们生活最深刻的。你对于已发生的事件的态度比事件本身对你的影响更大。过去发生的事和你对它的解释的区别是很关键的,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改变的希望。你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实,但你能改变你对事情的态度。有时仅仅改变思路就可以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
  你对于以往事件的态度
  表3-1:对于过去的态度和心理以及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
  行为特征在过去的消极时间观中得高分者与低分者相比:在过去的积极时间观中得高分者与低分者相比:
  攻击更多攻击更少攻击
  焦虑更多焦虑更少焦虑
  自觉性更少自觉性更多自觉性
  考虑后果更少考虑没有差别
  创造力没有差别更多创造力
  抑郁更容易更少抑郁
  情绪稳定更少稳定更稳定
  有活力更少有活力更多活力
  锻炼更少锻炼没有差别
  友好更少友好更友好
  赌博更多赌博没有差别
  幸福感更少幸福感没有差别
  冲动控制更少控制力没有差别
  缺乏自我控制更缺乏自我控制没有差别
  撒谎更容易撒谎没有差别
  新颖性要求更多要求没有差别
  奖励依赖没有差别更容易依赖
  自尊更缺乏自尊更多自尊
  害羞更容易害羞更少害羞
  偷窃更多偷窃没有差别
  发脾气更容易发脾气没有差别
  对于过去的积极重温
  对于过去的积极重温
  2010-07-2917:47:46xxduan
  当我们见到伊迪·埃格尔(EdieEger)时,她快68岁了,但是她的身上仍然流露对生活的愉悦感。她对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的学生说她让变老成为一种乐趣。然而,当她重提1944年,也就是她16岁到达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的记忆的时候,她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当她和家人从家乡匈牙利来时乘坐的闷罐车里下来时,囚犯被分成了两列。臭名昭著的蒙哥医生(Dr.Mengele),传说中的“死亡天使”,指了一下左边的一列,伊迪就跟着妈妈走向这个队。然后蒙哥又叫喊让伊迪和她的妹妹去右边的另一列。左边的队伍是为老弱伤残准备的,右边的队通向劳役场,或许可以多活几天。之后,伊迪站在队里问身边的妇女什么时候能看见妈妈,这个女的指着从火炉里冒出的烟说:“你看那儿,她在烧着,你以后最好不要再提她了。”伊迪对她的妹妹说灵魂是不会死的,她们再也没有看过妈妈。许多人会被这可怕的经历折磨得垮掉,没有人会责备他们——但伊迪不是。当她妹妹挨饿时,她会给妹妹讲故事。她爬上墙并溜进守卫的院子里去寻找食物,还没找到就被一个守卫发现了。守卫有严格命令:只要看见囚犯离开院子要当场射死。然而伊迪轻松逃过了。第二天,这个门卫问谁逃走了,她知道走出去会害了自己,然而如果她不走出去就会有人因此被牵连,所以伊迪勇敢走出去。门卫走近她说:“你一定饿了才去找东西吃,吃吧。”说着,递给她一块面包,并让她回到队伍中。后来也并没有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故事的结尾,伊迪面对整个班级问:“你们怎么解释这个?”
  • 上一部:《再见,吾爱》
  • 下一部:《时间旅行者的妻子》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