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证伪主义分界标准的不适宜及波普尔的回应
波普尔为他的科学与非科学和伪科学之间的分界标准提出了一个诱人的论据。科学理论应该是可证伪的,即它们应该有、能够被观察和实验检验的推断。如果说这个标准不合格,因为它的弱点是它太容易满足了,尤其是波普尔本来会将它们归于非科学的许多知识断言都满足这个标准。占星术士确实作出了一些可证伪的断言(也作出了一些不可证伪的断言)。同一家"你的星宿"报纸的栏目作出了一些(不可证伪的)预言,例如第五章引用的"体育竞猜可能有运气",但它也许诺生日在3月28日的那些人"将会有一位新的情人使你的眼睛闪闪发光,并使社会活动增添光彩",这种许诺当然是可证伪的。 任何牌子的基督教原教旨主义坚持认为圣经字字真金,不可证伪。但如果没有海洋且/或也没有鱼,《创世纪》中上帝创造海洋,并让鱼生活在海洋中的断言就会被证伪。波普尔自己指出,就其将梦解释为愿望实现而言,弗洛伊德理论面临被梦魔证伪的威胁。
证伪主义者对这种意见的可能回应是指出,理论不仅是必须可证伪的,而且也必须不被证伪。这也许排除了让占星术成为科学的断言,波普尔论证说它也排除了弗洛伊德理论的科学性。但是这种解决办法难以接受,因为它排除了证伪主义者想要保留其科学性的一切理论,我们已经看到大多数科学理论有它们的问题,并且与已得到接受的观察等发生冲突。因此,按照精致的证伪主义,面临显然的证伪时修改理论,甚至置证伪于不顾而坚持理论,希望有朝一日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也都是可以允许的。在下面波普尔(Popper, 1974, p.55)所写的段落里,反映了这类回应,他试图面对我在这里提出的困难:
我总是强调需要某种教条主义:教条的科学家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太容易接受批评,我们就永远不知道我们理论的真正力量在哪里。
我的观点是,这段话表明根据本章提出的这类批评证伪主义面临多么严重的困难。证伪主义的异军突起是为了强调科学的批判要素。我们的理论应该接受无情的批判,以使不合适的遭到淘汰,用更合适的理论加以代替。面临理论可能被证伪的确定性程度有多大的问题,波普尔承认置明显的证伪于不顾而保留理论往往是必要的。因此,尽管建议要无情批判,结果却是它的反面,教条主义也起着积极作用。人们很可能要问,一旦允许教条主义起关键作用,证伪主义还留下什么。再者,如果批判态度和教条态度都被默许,那么就很难了解排除的是什么态度。(如果非常合格的证伪主义变得如此软弱,什么都不能排除,因而与导致波普尔提出证伪主义的主要直觉发生冲突,那就令人啼笑皆非了。
补充读物
在Schilpp (1974)中有对波普尔证伪主义的一系列批评。在Lakatos (1970)中有对除了最精致的证伪主义外的一切批评。本章有关证伪主义与哥白尼革命不相容的许多论点引自Feyerabend (1975)。
Lakatos and Musgrave (1970)有一些文章对波普尔的观点与托马斯·库恩的观点作了批判性比较,下面一章要讨论库恩的观点。Mayo (1996)中有一些对波普尔观点的微调性批评。
第八章作为结构的理论 I:研究纲领
1 作为结构的理论
前一章扼要介绍的哥白尼革命提示,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科学观都过于零碎。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理论和个别的或成组的观察陈述之间的关系上,而没有考虑到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理论发展模式的复杂性。自从1960年代以来,人们由此达到的共同结论是,更为合适的科学观必须来自对科学活动在其中进行的理论框架的理解。下面三章讨论三种颇有影响的科学观,它们都是采取这种进路的成果。(在第十三章我们将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质疑:"理论占支配地位的"科学观是否已经走得太远。)
需要把理论看作结构的一个理由起源于对科学史的研究。历史研究揭示,重要科学的演化和进步显示出一种为归纳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解释所忽略的结构。哥白尼理论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例子。在牛顿以后物理学研究在牛顿框架内进行达两个世纪之久,直到20世纪初这个框架受到相对论和量子论的挑战,对这一事实的反思进一步增强了这一观念。然而,历史的论据并不是为什么有些人认为需要集中于理论框架的唯一理由。另一个更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论据与观察如何依赖理论这一点密切关联。第一章着重指出观察陈述必须以某种理论的语言加以表达。因此,理论的精确性和提供信息的程度如何,利用该理论语言形成的陈述和出现在这些陈述中的概念的精确性和提供信息程度也如何。例如,我想人们会同意,牛顿关于质量的概念要比民主之类的概念具有更为精确的意义。前一概念之所以具有比较精确的意义,是由于这样一个事实:它在一个精确的编织紧密的理论即牛顿力学中起着特定的、定义明确的作用,这种意见是有道理的。对照之下,出现"民主"这一概念的社会理论,却含糊不清而且五花八门。如果这提示在某一术语或陈述意义的精确性与该术语或陈述在某一理论中所起的作用之间的密切联系能够成立,那么,由此而产生的直接结论就是必须要有结构融贯的理论。
概念的意义依赖概念在其中出现的那个理论结构以及前者的精确性依赖后者的精确性和融贯程度这一论点,可以通过指出一个概念借以获得意义的其他方式的局限性而变得更加有道理。这样的其他方式之一是认为概念可以通过下定义而获得意义的观点。必须摈弃下定义作为确定意义的基本方法,因为只能用意义已经给定的其他概念来给概念下定义。如果其他概念的意义本身也是通过下定义来确定,其结果显然就将是一种无穷倒退,除非有些术语的意义是通过其他手段获知的。如果人们不是已经知道了许多单词的意义,一部辞典就会毫无用处。牛顿不可能用先前获得的那些概念来为质量或力下定义。他必须通过发展新的概念框架来超越旧的概念框架的局限。第二种方式是认为概念的意义可以通过直指定义来获得。我们在第一章讨论儿童学习"苹果"的意义时已经知道,即使像"苹果"那样的简单概念,这种方式也难以得到支持。当涉及类似力学中的"质量"或电磁论中的"电场"等概念的定义时,这种方式就更不合理了。
26/66 首页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