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中篇小说

科学究竟是什么(第三版)

时间:2013-10-31 10:04:47  来源:  作者:艾伦·查尔默斯  
简介:这本书旨在对科学性质的现代观点作一个简单、明了和初步的介绍。当作者教授科学哲学的时候,感到没有一本适用的书可以推荐给初学者。可以得到的关于现代观点的唯一资料,只有原著。许多原著对初学者来说太难,同时无论如何,它们数量太多,要使之适合于大学生,是不易办到的。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认真从事研究这个题目的人来说,是不能代替原著的,但是作者希望它将提供一个有用的较易接近的起点。...
  6证伪主义之优于归纳主义
  我们在概述了证伪主义的基本特点之后,现在是考查证伪主义观点比归纳主义观点有哪些优点的时候了。我们在前面几章讨论过,按照归纳主义,科学知识是从给予的事实中通过归纳推导出来的。
  我们已经看到,某些事实,尤其是实验结果在某种重要的意义上是依赖理论的和可错的。这拆了那些归纳主义者的台,他们要求科学拥有不成问题的事实基础。证伪主义者认识到事实与理论都是可错的。然而,对于证伪主义者来说,有一组重要事实构成科学理论的检验基础。这组事实就是已经经住严峻检验的那些有关事实的断言。这确实具有科学事实基础是可错的这一推断,但这一点对证伪主义者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它对归纳主义者却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证伪主义者仅仅谋求科学的不断改进,并不追求证明真理或可能的真理。
  归纳主义者在详细规定一个好的归纳推理的标准时遇到困难,在回答什么条件下可以说事实给予理论以重要支持时也有困难。在这一方面,证伪主义者的遭遇比较好。当事实构成对理论的严峻检验时,它们就给予理论重要支持。得到确认的新颖事实就是这类事实的重成员。这有助于说明为什么实验的重复并不能大大增加对理论的经验支持,对此事实极端归纳主义者难以适应。进行特定的实验也许构成对理论的严峻经验。然而,如果实验做得很好,理论经受住了检验,那么以后重复同样的实验就不会被认为对理论的严峻检验,因而也就越来越不大可能给理论提供重要支持。再者,虽然归纳主义者在说明关于不可观察之物的知识如何从可观察事实推导出来时有问题,然而证伪主义者则没有这种问题。可通过探索它们的新颖推断来严厉检验有关不可观察之物的断言,从而给予支持。
  我们已经看到归纳主义者在表征归纳推论并为之辩护时遇到麻烦,即难以表明理论是真的或可能是真的。证伪主义者则通过坚持认为科学并没有归纳来绕过这些问题。演绎是用来揭示理论的推断,因此理论能够经受检验并被证伪。但是并没有作出这样的断言:经受住检验表明理论是真的或可能是真的。这些检验的结果充其量表明一个理论比它的前驱者是个改进。证伪主义者与其说看重真理,不如说看重进步。
  补充读物
  波普尔对他的证伪主义的成熟思考请阅他的1983年一书Realism and the Aim of Science。在世哲学家丛书的Schilpp(1974)含有波普尔的自传,批评者论他的哲学的一些文章,波普尔著作作对那些批评者的答复,以及详细的波普尔著作的书目。对波普尔观点的概述请阅Ackermann (1976) 和 O'Hear (1980)。在"证伪主义科学观中的确认"一节中有关波普尔观点的修改在Chalmers (1973)有更详细的讨论。
  第七章证伪主义的局限性
  1逻辑境况引起的问题
  构成科学定律的概括决不能在逻辑上从可观察事实的有穷集中推演出来,但一条定律的假可以在逻辑上从与之冲突的一件可观察事实中推演出来。观察确定有一只黑天鹅就证伪"凡天鹅皆白"。这一点是没有例外的和不可否认的。然而,利用这一点作为支持证伪主义科学哲学的根据就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了。一旦我们超越例如关于天鹅颜色那种极端简单的例子进而到更复杂的事例,更接近于科学中遇到的那种典型境况,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某一观察陈述O的真业已给定,那么就能推演出在逻辑上推出不会有O的某一理论的假。然而,正是证伪主义者他们自己坚持认为构成科学基础的观察陈述是依赖理论和可错的。因此,T与O之间的冲突并不具有T为假的结果。从T推出与O不一致的预见这一事实中在逻辑上得出的结论是:要么T为假,要么O为假,但单靠逻辑不能告诉我们何者为假。当观察和实验提供与某一定律或理论的预见相冲突的证据时,也许错的是证据,不是定律或理论。这种境况的逻辑并不要求在与观察或实验冲突时应该摈弃的总是定律或理论。也许摈弃的是可错的观察,而保留与之冲突的可错理论。保留哥白尼理论,而抛弃与这一理论逻辑上不一致的对金星和火星大小的肉眼观察,正是这种情况。保留现代对月球轨迹的说明,而摈弃基于肉眼观察的对它大小的估计,也是这种情况。有关事实的一种断言所立足的观察或实验不管有多么可靠,证伪主义者的立场不可能排除这样的可能性:科学知识的进展可揭示这种断言之不适当。因此,直截了当地说,观察对理论的定论性证伪是不可能做到的。
  证伪的逻辑问题不止于此。如果能够确定非白天鹅一个实例,"凡天鹅皆白"当然被证伪。但是对证伪逻辑的这样简单化例证掩盖了现实检验境况的复杂性对证伪主义造成的困难。现实的科学理论由复合的普遍陈述组成,而并不是只有一个像"凡天鹅皆白"那样的陈述组成。再者,如果要用实验检验一个理论,涉及的陈述比组成受检理论的那些陈述更多。需要增加在理论上面的有辅助假定,例如支配使用仪器的定律和理论。此外,为了推演出要用实验检验其有效性的预见,必须增添初始条件,如对实验设置的描述。例如,设通过望远镜观察某一行星的位置来检验某一天文学理论。该理论必须预测望远镜在特定时刻看到这颗行星的方位。这种预测从中推导出的前提包括组成受检理论、初始条件(如行星和太阳先前的位置)、辅助假定(如能够校正光从这颗行星通过地球大气产生的折射的假定)等等相互联系的陈述。现在如果从这一堆前提中得出的预见证明是假的(在我们的例子里,如果行星并没有出现在预测的区域),那么在这种境况下逻辑允许我们作出的结论是:至少前提之一必定是假的。它并不能够使我们鉴定出哪个前提是错误的。也许受检理论是错的,但也许辅助假定或某一部分的初始条件描述应对错误预见负责。一个理论之所以不能被定论性地证伪,是因为不能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应该对错误的预见负责的,并不是受检验的理论,而是复合检验境况的某一部分。在比埃尔·迪昂(Duhem, 1962, pp. 183-188)首先提出这个困难以及威廉·蒯因(Quine, 1961)后来重提它以后,这个困难往往被称为迪昂/蒯因命题。
  以下是天文学历史上可以说明这一论点的一些例子。
  在前面引用过的一个例子里,我们讨论了牛顿的理论是怎样明显遭到天王星轨道的反驳。就这一事例而言,后来证明错误的不是牛顿的理论,而是对于初始条件的描述没有考虑到尚待发现的海王星。第二个例子是哥白尼的理论首次发表以后几十年,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声称已经驳倒哥白尼理论时的论证。布拉赫争辩道,如果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么在地球从太阳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例的一年过程中,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某一恒星的方向就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动。但是当布拉赫试图用他的仪器(当时所能有的最精确、最灵敏的仪器)检测他所预测的视差时,他失败了。这导致布拉赫作出结论,哥白尼的理论是错误的。事后我们知道,引起了错误预见的并不是哥白尼的理论,而是布拉赫的一个辅助性假定。布拉赫对于恒星距离的估算太小,比实际小了许多倍。当他的估算被一个更接近于实际的估算代替之后,预测的视差就变得太小而难以为布拉赫的仪器检测到。
  • 上一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下一部:《嫌疑人X的献身》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