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推理有一个问题,因为它也能推出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来。在神经(大脑细胞)层面上,人的大脑也象计算机一样是机械的,也受制于理性逻辑原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有举棋不定的感觉,我们照样会手忙脚乱,兴高采烈,烦闷无聊,不可理喻。
宗教对人工智能这一概念所提出的主要异议是,机器没有灵魂。然而,灵魂的概念却是模糊得要命。早期的关于灵魂的概念是与生命力的概念密不可分的,即灵魂是一种维持生命所必须的、赋予生命的作用。圣经,尤其是旧约圣经对此论述不多。灵魂的概念似乎主要是从希腊的哲学传统发源的,受的是柏拉图这样的哲学家的影响。《圣经》早先提到灵魂时,是把灵魂当作呼吸和生命的同义词来用的。到了新约圣经里,灵魂的概念不知为何鲜明起来,变得与“自我”相当,具有了我们今天所说的精神的那些特点。实际上,“灵魂”这个词在现代用的不多了,现在主要是宗教界使用它。甚至《天主教百科全书》也把灵魂定义为“思想活动的源泉。”①因此,灵魂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下面我们将把这两个词当作可以互相替换的词来使用。
宗教教旨的中心观念是,灵魂(精神)是一个事物,肉体与灵魂之间必须划一个清晰的界限。提出这种所谓的精神(或灵魂)二元论的是笛卡尔。笛卡尔的二元论被广泛地吸收进基督教思想中。这种二元论也最符合普通人的信仰。实际上,二元论的观念在我们的文化和语言中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致吉尔伯特·罗伊尔在其《精神的概念》一书中,把二元论称作“公认的教旨”。
二元论的精神都有哪些特点呢?“公认的教旨”是这样的:人是由两种不同的东西组成的,这就是肉体与灵魂,或说是精神。肉体是精神的寄主或容器,甚或是精神的牢房,精神只能通过上进或死亡才能逃离这牢房。把精神与肉体结合起来的是大脑。精神利用大脑(通过肉体的感官)获得并储存关于世界的信息。精神也利用大脑作为一种手段,通过本章前面所描述的那种方式来作用于世界,实施其意愿。然而,精神(或灵魂)并不驻在大脑或身体的任何其他部位之中,实际上也不驻在空间的任何地方(我在此对某些神秘主义者以及唯灵论者的“非公认的”教旨表示怀疑,因为他们声称亲眼看见过某种与肉体有着密切空间联系的灵体或灵魂)。
照这样的一幅图景来看,精神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是一种事物,可能更具体地说就是一种实体。但它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是一种精微的、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以太一样的实体,是思想和梦幻的组成材料,是与普通的笨重物质不相干的。笛卡尔对肉体和灵魂的看法,由R.J.赫斯特总结如下:
笛卡尔的基本思想似乎是,首先,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存在或实在,一为精神,一为物质。精神或精神实在是感官所感觉不到的,在空间中也没有广延性。精神是有智慧、有目的的,其基本特征是思想,或曰意识。②
罗伊尔则说:
虽说人的肉体是一架机器,但它却不是一架普通的机器,因为它的某些活动是由其内部的另一架机器控制的。在内部起控制作用的是一种很特殊的机器,它是看不见也听不见的,没有大小也没有重量的。它不能拆开,一般的工程师也不知道它的运行原理。③
罗伊尔给这内部的机器起名叫“机器之灵”。
灵魂必须具有非物质的特点,似乎有两个理由。首先,我们不能以任何直接的方式看到或观测到灵魂的物质存在,在脑手术中也找不到灵魂。第二,物质世界必须遵从物理定律,而物理定律在宏观层面上(即在忽略量子效应的情况下)是机械的、确定的、因而是与自由意志这种灵魂的基本属性不相容的(这样推理是错误的,我们将在合适的时候说明这一点)。但这些说法只是告诉了我们灵魂不是什么,而不是说明它是什么。于是,我们心里不免犯疑,觉得把灵魂或精神看作是一种事物的看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灵魂之所以给人那么一种虚幻的印象,看上去好象是一种实在似的,其实只不过是因为它顶了几个无意义的名罢了。精神不是机械的,于是乎就是“非机械的”,好象这形容词对我们有什么意义。罗伊尔的话正是这么说的:“精神不是钟表机构,而是非钟表机构。”④
灵魂的属性很难描述,同样,要想找到灵魂在哪里也很难。假如灵魂在空间里找不到,又该上哪里去找呢(不过,有意思的是,笛卡尔认为,大脑中的松果腺体是灵魂的所在,或至少是一种结构,为精神和大脑提供了难以捉摸的联系)?新物理学运用它那奇异的空间弯曲以及更高维数的概念,能不能找到灵魂在哪里呢?
我们已经看到,物理学家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一块四维的薄片(也可以看作一个气球),他们认为有可能还有其他的薄片,与时空薄片不相连。灵魂是不是驻在另外的某一个宇宙里呢?时空还可以被看作是包在或嵌在一种更高维数的空间里,就象是一个二维的表面或薄片嵌在三维的空间里。灵魂是不是会驻在这更高维数的空间中的某一处,而这更高维数的空间从几何学上讲仍然是与我们所在的自然时空相近,但实际却不在其中?从这更高维数的有利位置出发,灵魂可以在不属于时空的情况下,“附在”时空中的某个人的肉体上。
那些愿意相信离开肉体的灵魂会进入天国的人,还得面临一个更为复杂的安排问题。因为据认为,当一个人活在现世时,其灵魂有一种住处,而当灵魂进入天国时,其住处与现世的住处是不一样的。这一类的观念之所以还有人信,就象信几何学的直觉一样,那肯定是因为人们都觉得灵魂该有个住处。所谓灵魂占据着一个位置,就是说它存在于某种空间之中。那空间或是我们平常所察觉到的,或者是我们察觉不到的。假如真是这样,人们就要问一系列的问题:灵魂多大?形状如何?在什么方位?有什么样的运动?而这一切,对灵魂这种由思想组成的非物质的东西是完全对不上号的。
但是,由现代物理学提供的观念还没有用完。我们在第三章说过,有些现代物理学家认为,时空不是原始的概念,而是派生的概念。他们相信时空是由一些次单位组成的(不是位置也不是时刻,而是一些抽象的实体),这些单位也能体现量子的特点。很可能自然宇宙延伸(在某种比喻的意义上讲)到我们平日所说的时空之外,只有一小部分的那些次单位以一种有秩序的方式结合起来,造成了时空,使时空之外的“其他地方”成了一种互不相连的碎片海洋。这“海洋”难道会是灵魂的属地吗?假如真是这样的话,灵魂就不会占据位置,因为次单位是不会被装配成位置的。因此,对灵魂来说,诸如广延和方位之类的概念是无意义的。实际上,甚至那些诸如里面、外面、之间、相连、不相连之类的拓扑学概念也可能是用不上的。对这个问题,我没有结论性意见。
25/74 首页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