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中篇小说

存在与时间

时间:2014-03-31 17:27:01  来源:  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简介:《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于1927年发表的一部著作,虽然写得很匆忙,且没有完成他在导言中所做的计划,但这本书仍然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深深影响了20世纪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解释学和解构主义。该书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就算此在向一种本真的整体能在所作的存在者层次上及存在论上的筹划不是任意的吧,但这就使依这现象所进行的生存论阐释得到辩护了吗?这种阐释若不从某种“设为前提的”一般生存的观念又从何处得到其指导线索呢?非本真日常状态的分析若不通过在开端处提出生存概念,又通过什么规制其步骤呢?我们说此在“沉沦”,所以能在的本真性要靠对抗这种存在倾向而从此在那里争夺出来,我们是从何处着眼说这话呢?岂非一切都已透进了“设为前提的”生存观念的光线,即使这光线朦朦胧胧?这种生存观念的道理何来?提出这一观念的最初筹划曾是无所引导的吗?断然不是。
  我们曾从形式上揭示出生存概念;而那是由此在本身之中的存在之领会引导的。这种领会无待乎任何存在论透视也已经展露出:我自己向来就是我们称之为此在的存在者,而且即作为为了能是这一个存在者的能在而存在。即使存在论的规定性尚不充分,此在总也把自身领会为在世的存在。具有上手事物与现成在手事物的存在方式的存在者来向这样存在着的此在照面。尽管区别出生存与实在还远不算达到一种存在论上的概念把握,甚至尽管此在首先把生存领会为实在,此在仍不止是现成的,而是向来已经领会了自己,即使通常以神话的魔法的解释方式也罢。因为它否则就不曾“生活”于某种神话中,就不曾在仪式和崇拜中操劳于魔法。在开端处提出的生存观念草描出一般此在领会的形式结构,虽然这种草描在生存上是不具约束力的。
  在这一生存观念的引导下,我们从对最近便的日常状态的准备性分析进展到对操心的初步概念界说。操心这种现象使我们更精细地把捉生存及其所含有的与实际性和沉沦的关联。操心的结构的界说则为初步从存在论上区别生存与实在提供了基地。由此导出的命题是:人的实体是生存。
  然而,就连这种形式上的、从生存上来看没有约束力的生存概念却也隐含着某种确定的、即使未经凸显的存在论“内涵”于自身;这种“内涵”和与之截然不同的实在观念一样,都把一般存在的观念“设为前提”。只有在一般存在观念的视野上才能把生存与实在区别开来。然而,这二者都意指存在。
  但要从存在论上澄清一般存在的观念,不应先把属于此在的存在之领会整理出来吗?然而只有依据源始的此在阐释才能源始地把捉这种存在之领会,这就要求由生存观念来引导。那么到头来岂不完全显露出:一一铺开的基础存在论问题是在一个圈子里“循环”?
  在分析一般领会的结构时,我们已经显示,人们用“循环”这个不适当的语词加以指责的东西实属于领会本身的本质及其与众不同之处。尽管如此,鉴于探索工作目前正在对基础存在论问题提法的诠释学处境进行澄清,我们又必须明确地回到“循环论证”问题上来。针对生存论阐释而提出的“循环论证的指责”想说的是:生存的观念与一般存在的观念被“设为前提”,“而后”此在才得以阐释,而阐释此在则又是要从这种阐释中获得存在的观念。然而,“设为前提”意味着什么?难道是用生存观念去设定一个命题,而我们则依照推论的形式,从这命题演绎出关于此在存在的种种其它命题吗?抑或这种“设为前提”具有领会筹划的性质?那就是说:形成这样一种领会的阐释,让有待阐释者恰才第一次使它自己成言,俾使有待阐释者从它自身出发来决定:它作为这样的存在者提供出来的存在建构,是不是它在筹划的形式揭示中所向之展开的那样?如果考虑的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竟还能有其它方式成言吗?在生存论分析工作中,“循环论证”委实“避免”不了,因为它根本不是按“逻辑推论”的规则来论证的。知性自以为满足了科学探索的最高严格性;而知性希冀靠避免“循环”而加以排除的东西,恰恰就是操心的基本结构。此在源始地由操心组建起来,于是它向来已先行干自身。在存在者层次上此在向来已向其生存的某些确定的可能性对自身作了筹划,而在这些生存的筹划中它先于存在论已经一道对生存和存在之类作了筹划。那么,当一种研究工作,一方面像所有研究一样,其本身具有所有开展着的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另一方面又要使属于生存的存在之领会成形为概念,这种研究竟能不包含上面讲到的对此在本质性的筹划活动吗?
  然而,“循环指责”本身却来自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对于操劳着消散于常人的知性来说,像筹划活动这样的事情即使是一种存在论上的筹划活动,必然始终是陌生的,因为知性“原则上”要把自己与筹划活动栅隔开来。知性无论是“理论的”还是“实践的”都只操劳于可由寻视周览的存在者。知性的别具一格之处在于它只意在经验“事实上的”存在者,以便能摆脱对存在的领会。它忽视了二即使还不曾从概念上把握了存在,但只有已领会了存在,才能“从事实上”经验到存在者。知性误解了领会和领会的性质。所以,凡处于知性理解之外的,以及要超出知性理解之外的,知性也就必然把它说成是“生造强加”。
  说领会的“循环”,这话表达出两重误解:1.领会本身构成了此在存在的一种基本方式;2这一存在是作为操心组建起来的。否认这循环,秘而不宣或竟至要加以克服,到头来都等于在加重这种忽视。努力的目标倒必须是源始地整体地跳入这个“圈子”,以便在此在分析之初就为自己保障一种能尽收循环式此在存在的眼光。当人们从一个无世界的我“出发”,以便过后为这个我创造出一个客体及一种无存在论根据的与这种客体的关系之际,人们为此在的存在论“预先设定”的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把“生命”弄成问题,然后也间或顾念到死亡,这眼光太短浅。当人们“首先”局限于“理论主体”,过后再补上一部“伦理学”,“按其实践方面”来补全这个主体,课题的对象就被人为地教条地割裂了。
  这也许已够澄清源始的此在分析工作的诠释学处境的生存论意义了。先行的决心的提出就此在的本真整体性而把此在带入先行具有。自身能在的本真性担保了先行视见源始的生存论结构,而生存论结构则又保证了铸造适当的生存论概念方式的工作。
  • 上一部:《蜜蜂的秘密生活》
  • 下一部:《懒女孩的性指南》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