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中篇小说

路西法效应

时间:2013-10-21 12:40:53  来源:  作者:菲利普·津巴多  
简介:一批彼此并不相识的年轻人——身心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走进了“斯坦福监狱”。他们并没有犯罪,只是受募到“监狱”——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精心布置的地下室,接受一项试验。大学生们被随机地分为“狱卒”和“犯人”,然后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试验。然而,试验仅仅进行了一周,原本单纯的大学生,已变成了残暴的狱卒和崩溃的犯人,试验不得不终止了。受试者强烈感受到角色规范的影响,使作者得以深度剖析复杂的人性,透析“情境力量”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并分析造成监狱虐囚和种族屠杀的情境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社会角色剧本的规范与约束,会不会使...
  由于诉求激烈反抗各种不正义及压迫,青年觉醒运动(Youth Culture)的兴起格外关注越战中发生的各种不道德行为,他们抨击每天清点敌人尸体的 可憎行为,抗议执政当局不愿承认错误,并从旷日持久的流血战争中撤退。这些价值风潮在欧美引燃一波又一波的青年运动。相较于美国的理念,欧洲人甚 至更激进地挑战社会建制。他们公开反叛政治及学术霸权。法国巴黎、德国柏林和意大利米兰的学生们“架起了路障”,直接反抗他们视为保守、反动的现 行体制。他们之中有许多是挑战法西斯主义者,也强烈谴责昂贵的高等教育造成的不平等人学限制。
  而身为一个群体,我们研究中的志愿学生正是来自强调造反、个人探索、否定威权和盲从的青年文化。因此我们原本预期实验受试者更能抗拒制度性的 力量,拒绝服从我强制加诸于他们的“系统”支配。没料到的是,这些志愿者当上狱卒之后,竟然完全接纳了权力欲心态,然而当初让自愿者选择角色时, 根本没有人愿意成为狱卒。即使是最苛酷的狱卒赫尔曼也宁可当囚犯,就像他告诉我们的:“大部分的人都会嫌恶狱卒。”
  几乎所有志愿学生都觉得他们比较可能在未来成为囚犯,毕竟他们上大学可不是为了当狱卒,但是哪天因为犯了什么小罪而被逮却不是不可能。我说这 些的意思是,这些被指派为狱卒的人并不像他们后来的表现那样具有虐待或支配倾向。当他们进入斯坦福监狱实验时,并没有任何伤害、虐待、支配他人的 嗜好。如果说有,那也是贴近符合当时社会氛围的倾向一一关怀他人。同样地,我们也没有理由预期扮演囚犯的学生会如此快速地崩溃,他们的心态和身体 健康状况在开始时都十分健全。因此,当完全不同时代的研究者试图复制这个研究时,他必须牢记这个时代和文化的脉络,这点非常重要。
  系统的影响为何最重大?
  我们从斯坦福监狱实验中学的最重要一课是,情境是由系统创造的。系统提供制度性的支持、威权以及资源,让系统能够顺利运作。在大致介绍斯坦福 监狱实验中所有情境特质之后,我们发现有个关键问题很少人提出:“是什么或者是谁造成这些事情发生?”谁有权力规划设计出这个行为环境,并且用特 殊方式维持它的运作?接下来的问题是,谁必须为结局与后果负责?谁得到成功的功劳,谁必须为失败受责?在斯坦福监狱实验里,最简单的答案——是我 。尽管如此,如果处理的是复杂的组织,比方说失败的教育或矫正系统、腐败的大型企业,或者是阿布格莱布监狱中创造出的系统,回答这问题就不是那么 容易了。
  系统权力是授权或是制度化许可,包括授权和许可从事规定下的行为、禁止及惩罚违背规定的行为。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威权”,这更高的威权批准新 角色的扮演、新规定的服从,也批准从事在一般情形下受到既有法律、规范及伦理道德限制的行动。这些批准通常披着意识形态的外衣出现。而意识形态是 种标语或主张,通常用来合理化为了达到某个至高目的所需采取的任何手段。因为意识形态对处于某个特定时空的大多数人来说“正确无误”,因此通常不 会受到任何挑战甚至质疑。当权者将政治纲领包装成善良、正直的,使它看似珍贵的道德律令。
  设计出来支持意识形态的政治纲领、政策及标准运作程序,是组成系统的基本要素。由于意识形态被人们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系统程序因此被视为合理 而正确。
  在20世纪60和70-年代,从地中海到拉丁美洲世界都受到法西斯军阀统治,当时的独裁者总是以防卫“威胁国家安全”势力的需求来强化建立军备的号 召,以对抗他们声称来自社会主义者或共产党人的威胁。为了除去威胁,由军警执行、国家批准的严刑拷打成为必要行为。法西斯意识形态也正当化行刑队 对所有疑似“国家公敌”者的暗杀行动。
  而在目前的美国,所谓国家安全威胁势力对人民已经造成恐吓效果,使得他们愿意牺牲基本人权来换取安全的假象。这种意识形态接着正当化对伊拉克 发动的先迫性侵略战争。而由当权系统制造出来的意识形态,又继续创造一个次级系统,即管理战争、国土安全,军队监狱的次系统,或由于缺乏严格的战 后计划,而导致上述事项的失于管理。
  我对乔治·奥韦尔在其经典名著《一九八四》”中概述的洗脑策略与技巧一直抱持浓厚的学术兴趣,因此,我原本在我的专业生涯中应该更早意识到系 统权力存在才是。系统最终会粉碎个体的开创动力并抵抗系统入侵的意志,而“老大哥”指的其实就是系统。然而许多年来,由于原始对话的整理是以天性 式对上情境式的竞争作为诠释人类行为的框架,因此在斯坦福监狱实验的众多讨论中连一个系统层次的分析都找不到。我忽视了一个更大的问题,竟没有考 虑到这框架背后的提供者——系统。直到我参与了一项调查,开始了解到导致许多伊拉克、阿富汗和古巴军队监狱中普遍存在虐待事件的动力后,才终于注 意到系统层次的分析。
  诺贝尔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经表明,“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悲剧并不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而必须归因于“官方管理”的系统性问题。当时美国 太空总署的最高主管不顾工程师的质疑,也无视“挑战者”号制造者对某个关键零件(也就是后来造成灾难的瑕疵O形环)的安全性曾表示过关切,坚持发 射航天飞机而造成了悲剧。费曼认为,太空总署的动机很可能只是“为了确保太空总署的管理无懈可击,以保证经费无虞。”“在稍后的章节中,我们将采 取系统与情境同样重要的观点,以帮助我们了解在斯坦福和阿布格莱布监狱中错误是如何造成的。
  美国太空总署为了实现其出于政治动机的口号“更快、更好、更便宜”,因而犯下系统性的失败,相对于此,纳粹大屠杀系统却得到恐怖的成功。包括 希特勒的内阁、国社党政客、银行家、盖世太保,纳粹党卫军、医生、建筑师、化学家,教师、列车长以及更多参与者,这些人组成一个由上而下密切整合 的系统,为了消灭欧洲犹太人及其他国家敌人,每个人都在他们全力以赴的行动中扮演了一个角色。
  有许多事必须要做,兴建集中营、处决营,以及他们特殊设计的火葬场,新形态的致命毒气也必须开发得更加完善才行。政治宣传专家必须制造各种形 式的宣传晶,通过电影、报纸、杂志、海报等宣传,将犹太人视为敌人、诋毁、去人性化。教师和传教人员则负责教育年轻人成为盲目服从的纳粹党员,让 他们可以正当化自己在参与“犹太问题最终解决方案”时的行为。
  这些人开发出一种新语言,用一些听起来无害的字眼包装人性的残酷与败坏,这些话像是Sonderbehandlung(特殊待遇)、Sonderaktion(特殊行动) 、Umsiedlung(迁移)以及Evakuierrung(撤出)。“特殊待遇”是种族灭绝的代号,为了使用上的效率,有时会缩写为SB。纳粹党卫军头领莱因哈特·海 德里希(Reinhard Heydrich)曾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份声明中略述安全性的基本原则:“可以一般方式处理的人以及必须给予特殊待遇的人 ,这两群人之间必须做出区分。后者所涵盖的对象由于极端令人反感、极具危险性,并且极可能成为敌人的政治宣传工具,因此是予以根绝的适当人选,不 须给予人性尊重与同情对待(根绝方式通常为处决)。”
  许多纳粹医师受征召参与挑选集中营囚犯以进行处决及实验的任务,他们时常必须面对忠诚度分裂的问题。“在奥斯威辛集中营中,这些纳粹党卫军医 师面临救人与杀人的誓言相冲突,似乎时时刻刻摆荡在谋杀的残酷以及短暂的仁慈之间。然而这道鸿沟却无法弥平,事实上,持续分裂就是使他们继续从事 夺命任务的因素,分裂是维持总体心理平衡的一部分。于是人逐渐被整合进入巨大、野蛮并且高度功能性的系统之中……奥斯威辛集中营是个集体产物。”
  第11章 斯坦福监狱实验的意涵Ⅱ:伦理学及拓展研究
  我们已走得太远,远行的动力接管了我们:我们徒然地朝永恒迈进,像不能暂缓、无从申辩的刑罚。
  ——汤姆·司托帕,《罗森克兰茨与吉尔登施特恩已死》,第三幕
  (Tom Stoppard,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 Are Dead,Act 3 1967)
  我们看见了斯坦福模拟监狱的动力如何接管了墙内的人生,被动力接管的下场大多只会更糟。在前一章中,我描绘了一个粗略的答案,试图解答出现在 人们身上的极端转变是怎么发生。我特别指出情境性和系统性的力量如何串连运作,从而导致人性的败坏。
  我们年轻的研究参与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品行偏差。我们的实验程序反而可以确保他们原本都是一匹白布,进入实验后才逐渐被情境染缸里潜移默化的 力量玷污。相较于真正的国民监狱和军队监狱,斯坦福监狱算是相对良善的环境了。不过这些志愿参与者的思想、感受和行为在这环境中的变化,的确是以 各种方式作用于许多情境中的已知心理过程造成的:只不过在强度,广度和持久度上略逊一筹而已。他们陷入所谓“总体情境”中,这个情境的影响力更甚 于我们可以任意来去的大多数一般情境。
  请各位思考一下这个可能性,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或我们的内在都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可以是圣人,也可以是罪人;可以是利他或自私,善良或 残酷,驯服或支配,清醒或疯狂,善良或邪恶。或许我们生来都拥有各种可能,只是依据支配我们生命的社会或文化环境差异,才启发开展出每个人不同的 特质。我要主张的是,人的堕落潜能就存在于使人类做出伟大事业的过程中。人类经历了数百万年演化、发育,适应,竞争的复杂发展与特质化 (speddizadon),我们每个人都是此一过程的末端产物。由于人类在语言,推理、创造及对更美好未来的想象力方面,有着极为卓越的学习力,因此人才 取得万物之灵的地位。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完全发挥他的技巧、天赋及特质,以便超越仅求温饱的处境,创造出更繁荣完善的人类处境。
  人类从完美到堕落
  我们世界的邪恶滋生于何处?平凡人是不是因为环境对人的本性有选择性诱惑,而做出恶劣的行为?接下来我将用几个一般性例子来回答这个问题,然 后重新将焦点重回斯坦福监狱实验,探讨令正常人堕落的心理过程。人的记忆力使我们能够从既往的错误中学习,然后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更美好的 未来。然而记忆也为人带来负面的影响,让人类学会妒忌、报复、习得的无助感,以及反复舔舐伤痕后所滋生的沮丧与消沉。同样地,我们运用语言和符号 的卓越能力,让人们能跨越的空,以个人的或抽象的方式彼此沟通。语言是过去发生的事件、计划及社会控制的依据。然而随着语言而来的是耳语、谎言、 夸大不实的宣传、刻板印象以及强制的规定。人类杰出的创造天赋让我们创造了伟大的文学、戏剧、音乐、科学,以及例如计算机和互联网等发明。可是同 样的创造力也可以反过来用于发明刑求室及各种酷刑、偏执的意识形态以及效率无比的纳粹大屠杀系统。我们所拥有的任何特质都包含了负面对立面的存在 可能,正如爱一恨、荣誉一傲慢,自我尊敬一自我厌弃等二元对立。
  人类对归属感的基本需求,来自于与他人建立联结、共同合作及接受群体规范的欲望。然而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研究结果却显示,归属感的需求可能反过 来变成过度顺服,并造成圈内人与圈外人之间的敌意。此外,人类对于自主性、控制的需求,以及朝自我导向和计划性行动的种种核心力量,也可能导致滥 用权力支配他人,或陷入习得的无助感无法自拔。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另外三种可能导致正反效果的需求:首先是对于一致性及合理性的需求。这项需求给予我们生活的指引睿智且意义深长,但是承诺的 不协调也可能迫使我们美化及合理化错误的决定,例如囚犯们原本应该选择离开监狱,结果却待了下来,以及正当化虐行的狱卒.其次是,我们需要认识、 了解我们的环境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这项需求孕育了人类的好奇心、科学发现、哲学、人文学科和艺术。可是当环境反复无常、专制武断因而让人无法理 解时,也可能让这些基本需求反过来让人产生挫折感并造成自我孤立(正如我们在囚犯身上所见到的)。最后,对于刺激的需求触发人从事探索及冒险,但 是当我们被迫置身于稳定的环境中时,这项需求也可能使人对无聊难以招架,无聊接下来改变激发行动的强力动因,正如我们在斯坦福监狱实验中所看见的 ,值夜的狱卒开始拿囚犯当作取乐的“玩物”。
  • 上一部:《林肯传》
  • 下一部:《乔布斯的秘密日记》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