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长篇小说

Facebook效应

时间:2014-04-06 09:24:39  来源:  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简介:一个拥有9亿活跃用户,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传奇互联网企业,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向你彻底开放,你还等什么?...
  随着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拥护这个开发平台,随着Facebook在社交网络领域的主宰地位扩张到全球,公司的开发平台策略也在快速地向前发展。它的长远规划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来运行在Facebook网站上的应用程序将越来越少。现在一种被称为“Facebook连接”的服务可以让任何网站都有能力挖掘Facebook上的用户和朋友圈的数据,并把用户的活动反馈到Facebook的动态新闻上。公司正逐渐鼓励合作伙伴以这种方式来利用Facebook。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00个网站利用了这项服务。扎克伯格渴望已久的平台策略正在奏效。
  第12章 捧起广告界的圣杯
  新近的互联网宝贝。
  把Facebook向所有人开放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成功。到2007年秋季,网站有超过一半的用户来自美国以外的地方。国际用户数量在开放注册后爆炸性的增长是一个强有力的标志,说明Facebook正越来越有国际吸引力。公司很纳闷,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为世界上其他人的加入提供过便利。有一件事情就可以佐证,那就是当时网站所有的内容还全是英语。
  但是用户数的增长也带来了一个严峻的商业问题。Facebook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赚钱。当时的所有广告针对的还都是美国人,这意味着Facebook上有超过一半的用户不能为公司产生任何可以察觉到的收益。Facebook在一年以前和微软签订的广告协议仅仅适用于美国本土。如果Facebook想要利用它近来的全球地位优势,就需要一个合作伙伴来帮助它向全世界兜售在线广告。微软已经明确表示乐意成为这个合作方,把双方的美国境内协议扩大到全球。
  扎克伯格本人一贯不稀罕广告,但是Facebook如今已经有了5 000万活跃用户,开发平台又让它成了业界的宠儿,因此他们必须找到一条平衡收支的途径。每个星期都有几十万新用户涌入,同时Facebook也一直在假设未来规模会远比现在更为庞大,要不停扩建它的基础设施,这意味着需花几千万美元购买新的服务器。如果必须要有广告,扎克伯格也希望能够开发一种Facebook所特有的、不会影响用户体验的新型广告。扎克伯格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那种给人以看网络电视的感觉,那上面的节目常常会被不相干的和没有意义的广告给打断。
  美国境内协议给了微软出售Facebook广告条的独家经营权。这个协议必须调整,因为完全仰仗微软,与狮子分享猎物是靠不住的。Facebook需要建立自主的营收渠道。
  另外一件事则是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董事会做出了决定,他们认为是时候筹集更多的资金了。彼得?泰尔尤其希望在那年秋季就把此事搞定。泰尔对金融市场风向的变动一向都有着灵敏的嗅觉。股市正值自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前所未有的高位,投资者正信心高涨。F8大会的召开和开发平台的启动让Facebook的声誉和成长势头大为改观,此时正是利用投资者热情的绝好机会。不过泰尔也很清楚一旦他们发出投资邀请,就会有人试图一举把整个公司全买下。对泰尔和吉姆?布雷耶来说,这是一个很诱人的想法,但却让扎克伯格感到害怕(扎克伯格手中牢牢掌握的两票空缺的董事会席位就像是一种恐惧保险一样)。
  首席执行官向范?纳塔向他新聘请的首席财务官吉迪昂?余(Gideon Yu)征求了意见,想知道公司的一小部分股权能够招来多少投资。余认为Facebook如今的市值大约为40亿美元。那可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因为仅仅在一年多以前,公司的第三轮融资(被称为C系列股份)  募集到了2 500万美元,  当时Facebook的估值为5.25亿美元。
  不过这家公司和往常一样,不能按常理来论。当时有几家风投和私人股本公司正愿意出价100亿美元来收购Facebook的一大部分股权。这让余瞠目结舌。显然,他考虑的数字太过渺小了。但是,扎克伯格对那个价位还是不满意,根据另一位知情者的说法,他觉得公司可以值200亿美元。他和范?纳塔于是决定按150亿美元的价位来试试。果不其然,他们找到了一些感兴趣的对象,虽然这些人并不是很积极。没有人会在这个估值上进行投资而不对条款进行一些仔细的探究。“我们找到了市场价位。”余说道,“我们准备在150亿美元的公司估值上达成交易。”
  Facebook着手与微软商讨国际广告合作。范?纳塔悠然自若地玩起了太极推手,他知道如何在微软和它的夙敌之间挑拨离间。他清楚,对于微软来说,“Google”这个词语就如同魔咒一般,能够轻易驯服这个软件巨人贪婪的谈判本能。微软最近刚刚连折两阵,在几近达成协议时功败垂成,失去了业界的两个最大的合作伙伴。而每一次都是Google在最后时刻突然从一旁杀出,夺走了微软的生意。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在2005年12月飞抵纽约,和时代华纳的美国在线商讨一个重大的广告合作关系。在认为这笔交易已经敲定后,他飞回了总部。不想Google突然派出了它的广告销售团队,以蒂姆?阿姆斯特朗(Tim Armstrong)为首,在数天的接触里给出了一个更为优惠的建议。双方签订了一份合同,以美国在线估值200亿美元为基础,Google向美国在线投资10亿美元。然后在2006年8月,当时微软不仅和新闻集团的MySpace网站已经有了一份合作协议,还出人意料地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根据一位谈判当事人的说法,微软已经摆正姿态愿意作出11.15亿美元的保证,而偏偏又是Google在最后关头杀出,赢得了新闻集团的三年保证,总额至少在9亿美元。新闻集团迫切地希望能和Google合作,它甚至愿意因此而放弃部分收入。让微软更郁闷的还在后面。在2007年初,Google干脆以31亿美元的价格一举拿下了国际广告条网络服务商“连击公司”(Doubleclick)。所以这一次,鲍尔默和凯文?约翰逊(Kevin Johnson)下定决心不能再让历史重演。
  2007年10月10日,Google为它最优秀的广告客户们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广告商峰会,被称为“Google时代精神”。不仅仅是最大的营销商和广告代理来到了Google的园区出席为期两天的会议活动,Google的董事会成员们也会汇聚一堂,召开他们的季度例会。这是一个做生意的大好机会。Google广告团队的负责人蒂姆?阿姆斯特朗已经和范?纳塔谈过,知道Facebook的国际广告协议正去向未定,微软也很有夺走这份协议的想法。“碰巧”马克?扎克伯格是时代精神大会的主题演讲人之一,阿姆斯特朗遂和Google的董事会成员进行了沟通,得到了后者的批准,正式开启和Facebook的谈判并尽力抢走微软的生意。董事会甚至同意如果价位合理的话,在谈判中讨论收购整家公司。
  • 上一部:《牛奶可乐经济学》
  • 下一部:《穷爸爸富爸爸》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