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领导层的其他人觉得很不爽,他们陷入了一场难以应对的争论之中。甚至有一些帕克的朋友也感觉到,不论这一次的指控是否成立,他都不适合继续担任Pacebook的长期总裁了。对他们来说,这次事件迟早会发生。因此,尽管这些较年轻的雇员中有一部分支持帕克清楚提出的这个论点——他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他们也不希望继续让他保持现状。此外,他的同事们担心帕克意欲继续担任Facebook的形象大使。帕克的私生活似乎不拘小节,这样的人领导公司会给公司带来危机。
一股旋风似的指控和争论席卷了公司几天,随后真正的危机来临,布雷耶坚持要帕克走人。一些人暗示说,这可能是因为扎克伯格和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玩忽职守,没有把这个事件立即放在公司董事会上讨论。扎克伯格面对的压力很大。与此同时,阿克塞尔合伙公司安排在公司的一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凯文?罗斯柴尔德,其时已经与年轻的创业者们打得火热,他努力扮演一个中间调停人的角色。他花了大量时间与帕克和扎克伯格交谈,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公司顾问温内托也找了他们谈话(温内托是帕克招聘来的,他和帕克是老同事)。扎克伯格不知道该怎么做。
所有这些都在一两天内发生。阿克塞尔合伙公司要求帕克退位让贤,帕克坚称自己没有做错事。他开始担心,如果他不离开,公司自身会处于危机中。他担心,总裁之位暂时真空会使阿克塞尔合伙公司乘虚而入,夺取更多的控制权。他也不希望逼着扎克伯格在公司和他这个亲密好友中2选1。在他的朋友兼董事会成员彼得?泰尔的劝说下,帕克不情愿地决定让出总裁之位。在会议室里,他和扎克伯格进行了一次情绪激动的谈话,并把这个决定告诉了扎克伯格。
但这是他第三次被一个在他的帮助下创建的公司踢出局。帕克最终成功地为自己安排了一些保险措施。他精心设计了一些条款来保护他自己和扎克伯格,按照这些条款,即使他不再是管理人员,他也没有义务放弃其董事席位或优先认股权。但布雷耶坚持,不仅要他离开董事会,而且要他放弃公司的大量股票,理由是他在公司只工作了差不多一年。帕克勉强同意放弃其一半的优先认股权。(如果他保留住了这些股票,现在大约价值5亿美元。)
但帕克拒绝放弃他的董事席位,除非他有权把它指派给其他人。他把这个席位交给了扎克伯格,因为这样一来,控制了3个席位的扎克伯格从此之后将对公司的命运拥有无可争议的决定权,帕克并不认为这样有什么好处。然而,他更担心把席位给其他人会使公司落入外部投资者的控制之下。他对风险投资公司感到反感,而且他想当然地认为,如果风险投资公司拥有了权力,他们将会最终寻求把扎克伯格挤出局,因此他感到没得选择。
帕克最终决定把这个席位交给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时扎克伯格除了自己占据一席,还控制了由5人组成的董事会的其他两席。当时这两个席位虚位以待,但如果扎格伯格与布雷耶和泰尔的意见相左时,他有能力立即任命两个新董事,当然新董事要按他的指示投票。“这就巩固了马克在Facebook,中类似世袭国王的地位,”帕克说,“我把Facebook看作是一个家族小意,马克和他的继承者将永远地控制着Facebook。”直到现在,扎克伯格还时不时地咨询他这位前同事的意见。
第7章 令人痴迷的图片功能上线
他正以一种越来越广泛的理论来诠释Facebook的真正涵义。
随着2005年秋季学年的到来,Facebook已有效地覆盖了美国大学市场——85%的美国大学生是其用户,其中有60%的大学生每天不止一次登录该网站。现在扎克伯格想把网站成员拓宽到新的用户群中,但公司里有很多人怀疑这样做是否合适。公司董事吉姆?布雷耶回忆道:“当时的争论围绕着‘下一步是什么’展开,我们要走国际路线吗?我们的策略是不是保住将要毕业的用户而同时争取年轻的成年人用户?但我们知道,如果要做出好成绩,就必须开始去赢得高中生的心。”
扎克伯格和莫斯科维茨发现Facebook慢慢地朝“无处不在”发展。对他们而言,高中显然是下一个要拿下的市场。美国有大约1 600万高中生,而只有差不多1 100万大学生,所以,这一计划可能为Facebook带来大量的用户增长。而这对遏制MySpace是重要的,MySpace正在高中学校里迅速攻城略地。一旦你知道扎克伯格是怎么认为的,你就知道董事会将如何投票。
所以Facebook在那个夏季开始计划把高中生纳入用户之中。投资人布雷耶和科勒——公司里年纪较大的人,都提出争议说,Facebook的品牌不可改变地与大学联系在一起,大学生不愿看到高中生加入到他们中。他们指出,对高中开放的Facebook应该独自运营,名字也不能一样。他们认为“高中Facebook”是个不错的名字,但FacebookHigh.com这个网址由一个投机者持有,而他又漫天要价。
如果高中生连上了Facebook,服务器将怎样确定用户的身份?保护实名制和真实身份这种文化教养是极为重要的。到此时,大学发放的后缀为.edu的电子邮件地址保证了用户身份的真实性。这是Facebook有能力保护其用户信息的基础条件——你只与你认识的人分享资料。多于一半的用户如此地信任他们信息的安全,他们甚至把手机号码都放在了个人简介上。
然而,只有少数高中(大多数为私立学校)向学生们发放电子邮件地址。公司的新法律顾问克里斯?凯利(ChrisKelly)发起了一个小活动,希望借此说服高中学校,将其视为一项在线安全措施而向学生们发放电子邮件地址。这些学校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不太可能行得通。然后,Facebook考虑创立其自有的国家高中学校电子邮件服务。最终,Facebook拿出了一个折中方案。该方案包括:在Facebook上鉴定你的真实身份,实际上即是作为你的在线好友,要担保你身份的真实性。这也鼓励了大学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邀请他们仍在读高中的朋友们加入Facebook。然后,这些新用户就能够邀请他们的朋友加入。这实际上是一个高中版Facebook,进展比较慢。服务器为美国的37 000所公立和私立中学创建了单独的“网络”或用户群体。
最初,这个面向高中的网站作为一个独立的“Facebook”运营。尽管高中生用户也在Facebook网址上登录,但他们不能看到大学生用户的个人空间。开始,用户增长的速度慢得像龟爬,但在2005年10月底,每天加入该服务器的高中学生数以千计。(在那时,每天总共有差不多2万名新用户加入Facebook。)
50/108 首页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5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