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和伊朗现在有的是等不及为了他们无上的真主做人肉炸弹的人。他们不需要雇人。”
“但他是最好的。”
“他们不需要最好的。”
“可你不知道。你不知道鲍曼是要干什么。”
“那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雇佣最好的人是为了避免被抓到,是为了不给自己留下后患。留下蛛丝马迹反而让他们更觉得不可一世。他们喜欢这个。”
帕帕斯没作声,等着莎拉继续说完。看她没说话了才开口说了一句:“可能你的想法有道理。”
就在莎拉和帕帕斯两个人谈话的时候,第一百一十和第一百一十一大街中间离哥伦比亚大学和哥伦比亚百吉饼店不远的2840号私人信箱邮递服务处,开来一辆DHL送货车。这辆DHL专用车停在邮局边上,正在做每天第一轮邮件快递运送。司机从上面拖出三个大的快递邮包。
这天早晨的计件员是两个新面孔。一个黑头发小伙子,年纪20来岁,正忙着卸货。另外是一个漂亮的金发女郎。看上去好像是一个虽然小却更有经验的女士带着一个学员熟悉工作流程。美女的金发又长又密,正好遮住耳朵上带的微型耳机。
在街边一个店面的前头歇了一辆黄色的出租车,顶部的车灯显示“暂停服务”。里头坐着一个敦实秃顶的司机正在仔细地研究一份《马经日报》,廉价的皮夹克里面穿了一件磨旧的粗斜纹棉布衬衫。因为这个街区离自己的管辖范围相距甚远,所以这个人并不担心有人会认出自己是纽约警署的罗斯督察。
这辆黄色的出租车——是FBI在一次毒品搜捕中缴获的真货——实际上是一个移动指挥站。罗斯在里面通过无线电和室内的两个被分配了临时任务的警察保持联系。
监视组的八个成员都分配了艰巨的任务,除了乔装打扮以外,每个人身上还配备了必要的通讯器材——衬衣和汗衫里面装了无线话筒,假发、棒球帽和帽子里面藏着耳机。
熙熙攘攘的百老汇大街上,街面对过还有一个FBI特工穿着弹力慢跑运动装正忙着给自己的银色雪弗兰更换轮胎。这也是一辆缴获的物。后面停靠的一辆比萨饼外卖送货车里坐着一个西班牙长相的年轻人。旁边还有一个颤颤巍巍的无家可归的老女人推着一辆满是易拉罐的手推车。
还有一个特工在临街一座写字楼内的三层向窗外监视。另外一个身着联邦整合通讯公司工作服,装作好像正在检查离邮局30尺远的一处电子仪。
在电影和电视上,几秒钟就能追踪到一个电话。但是在现实中,很不幸,远没有那么令人艳羡。一个所谓诱捕追踪器需要花上五分、十分甚至是十五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追查到电话的来源,而且常常还得分几次尝试。
虽然美国现在很多地方有一个叫做“呼叫者ID”的服务,它可以让你在电话铃响之前就能看到对方的号码。可是,这个服务只有在电话局使用了一种简称SS7——即系统信号第7组——的电脑技术时才能起作用。
然而,现在很多电话局,尤其是一些大城市都还在用老掉牙的系统。比如说负责曼哈顿、纽约州和新英格兰地区的纽约电话公司,使用的还是一套最陈旧并急需更新换代的贝尔系统。
“呼叫者ID”还有一个问题:它在办公大楼内的中继系统以及局域网电话系统里面不起作用。还有,那些可以阻止号码自动识别(ANI)信号的用户也觉得“呼叫者ID”服务没有什么用处。
这样一来,跟踪号码的惟一可靠方法只有老掉牙的诱捕追踪方法了,而且这还只能靠电话公司大楼内的人完成。私人信箱邮递服务处的总经理以及该分支的地区经理对FBI的请求都非常合作,立即要求纽约电话公司对这个邮局进行电话号码诱捕追踪。
现在就等着鲍曼——如果他就是邮件接收人的话——打来电话问是不是有一个叫欧克力的人取走了包裹。就算他从公用电话亭打来电话,还是有可能及时查出他的位置。
上午11点14分,电话来了。
早晨那个漂亮的金发女郎拿起话筒热情地说:“请问哪位?”
这时她扬起食指做了一个手势:“我看看,欧克力先生。”并按下了等待键。
与此同时,她的搭档已经在另一条接到纽约电话局保密连线上启动了诱捕追踪。他把话筒贴近耳边,对搭档说:“尽量拖延时间。”
“知道,”她说,“可是对方说赶时间,我不晓得能拖多久。”
“他肯定会说赶时间,”他说,“他不是个白痴。”接着他又对着话筒说了一句,“好,很好。我们会搞定的。”
10秒过去了,接着是20秒。
“我得接电话说点什么,”女孩说,“不然他会起疑心,我们可能就会掉线。”
“知道在曼哈顿了,”搭档开始报告进程,“市中心。快,哦,快。快点。”
“曼——”
“是,是。接电话,跟他说——想点什么,救命啊。再给点时间!”
女孩重新按下等待键:“欧克力先生,我们这里是有您的包裹,我正在找。请问您一下是信封还是盒子呢?两者是有区别的,因为我们存放的地方不同……噢,靠。他挂了。”她放下听筒,“我们掉线了。”
市中心的一部电话亭内,鲍曼挂断电话便匆匆离开了。为了安全考虑,他不喜欢在一个电话上停留超过20秒的时间。虽然不清楚在自己蹲进监狱的这几年里,电话追踪技术改进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了,鲍曼就是不希望暴露自己。只要知道包裹已经到了就行,这才是关键问题。就算他们跟踪了电话查到这个电话亭来,那个时候他也早就离开了。
也许自己小心得有点过头了。毕竟官方哪个执法机构发现邮包内情的可能性几乎是微乎其微。但是这么多年来自己能在一个净是火海刀山的职业里面生存下来,靠的就是那点直觉。
他在乔装打扮时还是坚持过分小心的做事原则——一头蓬乱的棕色长发,自然的大胡子,宽松得像米袋一样的白色汗衫挺出一个大肚子——然后叫了一辆出租车来到邮局。进去之前,他已经观察过了。虽然即使有人在监视也会做得很隐秘,但是鲍曼还是觉得没什么可疑的。
75/114 首页 上一页 73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