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中篇小说

存在与时间

时间:2014-03-31 17:27:01  来源:  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简介:《存在与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于1927年发表的一部著作,虽然写得很匆忙,且没有完成他在导言中所做的计划,但这本书仍然是他最重要的著作。深深影响了20世纪哲学,尤其是存在主义、解释学和解构主义。该书也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不仅影响了此后多种重要哲学流派和重要哲学家,而且在文学批评、社会学、神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种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虽然此在的很多结构分别看来仍晦暗不明,然而,随着时间性亮相为操心之所以可能的源始条件,看来已达到了所要求的对此在的源始阐释。我们就此在本真的能整体存在着眼提出了时间性。操心的时间性阐释而后又通过指明操劳在世的时间性得到了验证。对本真的能整体存在的分析揭示出死、罪责与良知的联系,这种同样源始的联系是植根在操心之中的。还能把此在领会得更源始些吗,亦即比在对它本真的生存的筹划中领会此在来得更源始?
  虽然我们前此一直看不出有以更激进的办法开始生存论分析工作的可能,但只要回顾前面对日常状态的存在论意义的讨论,还是能醒悟到一重困难的考虑:就此在本真的整体夺在着眼,我们究竟有没有把此在的整体带进了生存论分析的先行具有?与此在的整体性相关的问题提法或许天然具有存在论上的明了一义。问题本身甚或会借回顾向终结存在找到答案。不过,死只是此在的“终结”,从形式上来看,只是囊括此在整体性的一个“终端”。而另一个终端是“开端”、是“出生”。只有这个生死“之间”的存在者表现出所寻求的整体。所以,尽管我们努力求取生存着的整体存在,尽管我们用天然的方式阐释了本真的和非本真的向死存在,分析工作前此所制订的方向仍然是“片面的”。在前面形成的课题中,此在只是“向前”生存着而把一切曾在“留在身后”。始终未经重视的不仅是向开端的存在,而且尤其是此在在生死之间的途程。对整体存在的分析所曾忽视的恰恰是此在这样那样总持身于其中这一“生命的联系”。
  我们把时间性设为此在整体性的存在意义;但若被说成是生死之间的“联系”的那种东西在存在论上全然晦暗不明,我们还不定然该把上述设定收回吗?抑或恰恰是业经清理出来的时间性才给出了地基,以便把追问上述“联系”的生存论存在论问题带入简明一义的方向?我们学会了不要轻易把诸种问题接受下来;也许在前面的诸种探索的园地中,这一点已经是一种收益了。
  看起来,还有什么比描述生死之间的“生命联系”来得“更简单”呢?这一“生命联系”由“在时间中”一一相继的体验组成。若更深入一步来察看对这种成问题的联系的描述,尤其是查看一下其中包含的存在论先见,结果就会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东西。在这一一相续的体验中,“真正说来”向来只有“在各个现在中”现成的体验是“现实的”。过去的以及还待来临的体验则相反不再是或还不是“现实的”。在两条界限之间的一段时间〔Zeitspan〕是赋予此在的,此在遍历这段时间的方式是:它向来只在现在是“现实的”,就仿佛把它的“时问”的一一相续的现在都跳跃一遍。所以人们说,此在是“时间性的”。在体验的这种不断变化之中,自身始终保持在某种一定的自一性中。在如何规定这种持久的东西及其与体验变化所可能具有的联系之际,意见开始发生分歧。这一持久的变化着的体验联系的存在则始终未予规定。但在这样描述生命联系的时候,无论人们是否愿意承认,其实都已设置了一个“在时间中”现成的东西,虽然不言而喻地是一个“非物性的东西”。
  回顾曾以时间性这一名称作为操心的存在意义清理出来的东西便显现出:流俗的此在解释在自己的限度内虽亦有理虽亦充分,但若以这种流俗解释为线索,不仅不可能对此在在生死之间的途程进行本然的存在论分析,而且根本就不可能把这一分析作为问题固定下来。
  此在并非作为种种相继来临而后逝去的体验的瞬间现实〔Momentarwirklichkeit〕的总和生存。也并非相继来临者逐渐充满一个框架。因为,既然向来只有“实在的”体验是“现实的”,既然这个框架的两条界线即出生和死亡作为过去的东西与还有待来临的东西缺乏现实性,那么这个框架又该怎样是现成的呢?“生命联系”的这种流俗看法其实也不是在此在“之外”张开而又围住此在的框架,而是正确地在此在本身之中寻找这一框架。但是,把这一存在者设为一种“在时间中”现成的东西的这一悄不则声的存在论开端却使要从存在论上来描述生死“之间”存在的每一尝试都碰了壁。
  并非这样或那样有一条现成的“生命”轨道和路程〔Streckung〕,而此在则只是靠了诸多阶段的瞬间现实才把它充满;而是:此在的本己存在先就把自己组建为途程〔Erstreckung〕,而它便是以这种方式伸展自己〔sick erstrecken〕的。在此在的存在中已经有着与出生和死亡相关的“之间”。绝非是相反的情况,仿佛此在在某一时间点上现实地“存在”,而此外还被它的出生和死亡的不现实“围绕”着。从生存论上领会起来,出生不是而且从不是在不再现成这一意义上的过去之事;同样,死的存在方式也不是还不现成的、但却来临着的亏欠。实际此在以出生的方式生存着,而且也已在向死存在的意义上以出生的方式死亡着。只要此在实际生存着,两个“终端”及它们的“之间”就存在着,而且它们以根据此在之作为操心的存在所唯一可能的方式存在着。在被抛境况与逃遁或先行着向死存在的统一中,出生与死亡以此在方式“联系着”。作为操心,此在就晕“之间”。
  但操心的建构整体性是在时间性中有其可能的恨爆。对“生命联系”的存在论阐释,亦即对此在特有的途程、行运与持久性的存在论阐释于是就必须被设置在这一存在者的时间性建构的视野上。生存的行运不是现成事物的运动。生存的行运是从此在伸展着的途程得以规定的。这种伸展开来的自身伸展所特有的行运我们称为此在的演历。此在“联系”的问题是其演历的存在论问题。演历结构及其诸生存论时间性的可能条件的剖析意味着赢获对历史性的存在论领会。
  我们在即将剖析时间性之前曾触及到自身的常驻性问题,在那里我们曾把自身规定为此在的谁。现在,随着对此在的演历所特有的行运与持久性的分析,探索将回到自身的常驻性问题上来。自身常驻性是此在的一种存在方式并因而奠基在时间性特有的一种到时样式中。对演历的分析将引到对到时之为到时的专题探索的诸问题面前。
  • 上一部:《蜜蜂的秘密生活》
  • 下一部:《懒女孩的性指南》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