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中篇小说

认识与谬误

时间:2013-10-31 09:58:10  来源:  作者:恩斯特.马赫  
简介: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奥地利科学家和哲学家。作为物理学家,他关于冲击波的实验研究使他闻名于世,“马赫数”等术语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尤其是,他对经典力学的敏锐洞察和中肯批判,是物理学革命行将到来的先声也使他成为相对论的先驱。在生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他的研究是围绕感觉的分析进行的。其具体贡献有:关于运动引起的音调和颜色的变化,即多普勒效应;肉耳迷路的功能和运动感觉;视网膜各点的相互依赖及其对亮度知觉的影响;关于空间和时间的心理学研究;探究心理学分析;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和发...
  第十四节
  在上述实验问题解决的例子中,我们不仅涉及到可觉察的观念,而且也涉及到概念。一旦人们获得了用词、记号、公式和定义固定的熟悉的概念,这些概念就构成记忆和幻想的对象。人们也能在概念中运用幻想,借助联想之线搜索该领域,直到人们找到满足问题的条件之组合的选择。如果人们察觉到使一切东西意思明白并给予答案以线索的概念的集合的话,那么这尤其发生在解决理论问题之中。斯蒂文(Stevin)在他的流体静力学研究中注意到,当任何一部分处于平衡的流体变为固体时,该平衡不被扰动,从而把某些流体静力学问题的解答还原为在刚体静力学中的已解决的问题。
  开普勒定律被确立后,牛顿进而解开了它们的秘密。行星的曲线路径(第一定律)指向曲线之内的引力中心。与从太阳起始的径矢量扫过的扇形有关的第二定律决定太阳是这个中心。第三定律陈述,距离的立方随旋转时间的平方变化即r 3 /t 2 =常数,它与惠更斯(Huygens)的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 φ = 4r π 2 / t 2 符合,倘若 φ = k/r 2 的话。于是,反平方力解决了开普勒的整个秘密。借助于以由媒质决定的速率运动的基元波的组合作用,惠更斯弄清楚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马吕斯(Malus)的光偏振的定量定律,双折射晶体平面的颜色与薄平板颜色的类比,毕奥(Biot)关于前者的公式,这一切都被杨(Young)-菲涅耳关于光作为横振动的概念加以说明,并与相参性(coherence)概念联系起来。
  第十五节
  联想规律本身表明足以说明这里讨论的科学幻想的作用。另一方面,艺术家的幻想表现出某些需要进一步考虑的特征。联想并不局限于意识过程和想像。生物体反复地在一起发生的所有过程都显示出永久地连接起来的倾向。因此,动作通过实践变得相互联系,甚至分泌也通过联想发生:它是不同器官的功能之间迟早获得的关联,或者是一种器官活动受到另一种器官活动的刺激,即部分经由生活环境服务于整体的时间上的适应。使这样的相互作用变得可能的器官之间的关联,并非唯一地由个体的经验创造,事实上它的大部分至少是作为它的遗传的性能给予有机体。这预先决定了像反射动作这样的相互作用的集合;这个集合在器官的发展过程中变大了,仅仅被在个体生活时期获得的东西修正。因此,心理学不能仅仅借助于迟早获得的联想对付一切情况。生命纯粹基于通常涵义的联想也许是不可能的。进而,我们必须考虑到,尽管器官是彼此存在和相互服务的,但是它们中的每一个也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存。这种生存以特殊的活力表现自己,而这些活力可以被来自外部的刺激或其他器官修正,但是它们在整体还保留着确定的特征,有时使它们本身被独立地感觉到。于是,视觉器官、或听觉器官、或任何其他器官,能够作为幻觉产生物理刺激正常激起的感觉。这发生在迄今未被研究的特殊条件下。再者,皮质能够产生固定的观念,肌肉可以并非自愿地缔结相互作用,腺体可以在无正常原因的情况下分泌。实际上,正是幻觉教导我们辨认作为我们自己身体的状态的感觉。片面地过高估价这种认识反过来变成同样片面的哲学体系(唯我论)的基础。
  第十六节
  视觉幻觉表达了视觉感官的独立的自发的生存,约翰内斯·米勒(Johannes
  Muller)详尽研究和充分描述了它们。例如,栩栩如生的有色的植物、动物和人的画像可以在视域出现,在我们未介入的情况下逐渐变化。这些画像是新形成的,不是先前看见的对象的记忆图像,不是由思考它们唤起的。意志对此没有可表明的影响。米勒利用这种时机强调联想规律的无用,但是在这一点上他走得太远了。不用说,自发地出现的东西可以自发地改变,但是幻想并不与联想规律矛盾,即使这些规律并不能单独地使它们成为可理解的:它们只是属于不同种类的现象。在许多领域,联想规律无论如何是宝贵的指导。此外,还存在一种类型的幻像,这种幻像比较密切地与直接继续先前的东西,即费希纳(Fechnner)特别描述的感官记忆的现象相关联。当我们持续地专注于一种类型的视觉对象时,它们的映像突然浮现在我们面前,尤其是在半暗之时,只不过是毫无变化和完全客观地浮现的。这些映像十分类似于先前看到的对象,即使也许不再完全相同。如果在暗淡的光照下我们看见被错觉改变的对象,那么这便暗示这样一个事实:自发的幻像和由物理刺激决定的图像的两极能够以各种比例结合起来出现。类似地,情况似乎是,在感觉和观念之间存在着所有中间等级。于是,如果一个观念通常是由另一个观念激起,但是在特殊的环境中可以自发地出现,那么这与到此为止已知的事实充分一致。
  第十七节
  所谓的自由飘浮的观念,以前事件的突如其来的逼真记忆,或者曾经听到的乐曲等等,在没有联想可能与直接在先的思想或目前存在的背景关联起来的任何明显之点的情况下,所有这一切无疑被每一个人观察到。赫尔巴特熟悉该现象,并力图用他自己的方式说明它。它似乎与幻觉有关。不过,如果人们在更广泛的涵义上理解联想,以致它们的系列可以以无意识的过程开始或终结,那么人们不需要把每一个表面上自由飘浮的观念视为打破了联想定律。相同的身体状态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能够被同样的观念伴随。在我看来,这一进路似乎为斯沃博达(Swoboda)的有趣观察投来新的光亮,并且与R.塞蒙的观点完全一致。
  第十八节
  通常被视为在艺术上多产的幻想之标志的东西,是幻想创造的自发的不费气力的新奇东西,它排除了经验的简单模仿。此外,还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中至少创造的基本特征或者以纯粹的幻觉,或者以某种密切相关的形式呈现在艺术家的面前。在论述幻想的著作中,我们找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可是,为了不把例外的视为寻常的,或者为了不在严肃的科学研究之外夸大其辞,请考虑一下,贝多芬(Beethoven)或拉斐尔(Raphael)在原始人中出现是否可信。人们立即感到,这样的艺术家的作品的整个特征大大依赖于以前的艺术和他们的经验。就算幻觉来自他们的灵感,也必须认为灵感依赖于经验。接着到来的是细节性的工作,这种工作除了艺术的较多激发美感和较少抽象的特征外,它与细节性的科学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欣赏舒曼(Schumann)的交响曲或海涅(Heine)的诗时,人们辨认出较早艺术的痕迹。人们也许承认,这些作品中的诸多吸引力在于旧主题的惊人变化,从而把我们的期望惬意地倒转过来。没有较古老的和较平凡的东西,它们既不能出现,也不会被理解。
  • 上一部:《巴别塔之犬》
  • 下一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