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长篇小说

Facebook效应

时间:2014-04-06 09:24:39  来源:  作者:大卫·柯克帕特里克  
简介:一个拥有9亿活跃用户,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传奇互联网企业,加上一个年仅26岁的的“娃娃CEO””。激情澎湃的创业精神,智慧传奇的融资经历,一个聚合世界的社交帝国向你彻底开放,你还等什么?...
  这样经过多次设想而诞生的Orkut,作为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社交网络,在2004年1月上线,正好是在Thefacebook.com上线两周前。Orkut起初在美国受到热烈追捧,并且顶住了来自MySpace的冲击。但是在2004年年底,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Orkut获得了巴西人的青睐。那里的群众对于Orkut的热爱程度超过了美国本土,年轻的巴西人都加入了进去。在巴西大获成功后,Orkut确立了在巴西和葡萄牙语国家的地位,于是美国人都开始渐渐冷落了它。而现在Orkut依然是Google旗下的网站,有超过半数的成员来自巴西,另外20%来自印度,剩下的大部分来自美国。Google对它的支持越来越少,最后到了2008年,Google公司把整个Orkut业务搬到了巴西的总部。
  Club Nexus是第一个为学校定制的社交网络,但到了2003—2004学年,与之相类似的网站如雨后春笋般在很多学校建立起来。Daily Jolt就是其中之一,它自1999年起就以校园公告版的形式在12个学校流行起来。而加州大学艾尔文分校的两位校友在2003年建立的Collegester.com则是一个“‘由学生主导,为学生服务’的免费的、有用又有趣的”网站。一个名为Wesmatch的交友网站在卫斯理公会大学兴盛起来,网站的创始人在威廉姆斯大学建立了另一个版本,并渐渐在博尔顿、科尔比和欧柏林等学院流行起来。在Thefacebook成立一周后的2月12日,由耶鲁大学学生运作的理事会建立了一个名为YaleStation的交友网站上线了,到了当月月底有三分之二的在校生注册加入。还有1月份在哥伦比亚大学上线的CUCommunity。耶鲁和哥伦比亚大学的交友网站在Thefacebook进入他们学校之前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到2003年下半年,常春藤联合会一致认定学校的学生名册应该放到网络上。当时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学生组织都在向学校管理层抱怨说学校的学生名册没有电子版的,这个想法已经不是秘密了。也就是当时的这样一个想法让扎克伯格有了建立Thefacebook的想法,并以此为之命名。各地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当时占优势地位的Friendster的影响,也有些人由于它的服务器不稳定而感到失望。到了秋天,MySpace已经在洛杉矶和音乐界掀起了波澜。
  在2003年9月,哈佛的高年级学生亚伦?格林斯潘(Aaron Greenspan)建立了一个名为house SYSTEM的网站,在这个网站里哈佛校区住宅里的成员们可以买卖书籍,查看课程,还能实现别的功能。同时,它还邀请用户上传自己的照片到The Universal Facebook上。但是好景不长,houseSYSTEM由于学生密码处理的问题引起了争议,尽管有几百个学生注册使用,但是也没有产生广泛的影响。
  另外,迪夫亚?纳伦德拉声称他在2002年12月就有为哈佛大学建立社交网络的想法。根据当时与扎克伯格和Facebook的官司中那些冗长的法律文件记载,后来他和文克莱沃斯兄弟一起建立了HavardConnection。文克莱沃斯兄弟是双胞胎,同学们称他们为“闪亮的大高个儿”——这两个高大的金发帅哥是双人划艇运动员。他们经过了多年的训练,并且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进入了决赛。虽然他们只取得了6组决赛运动员中的第六名,但是这依然是很大的成就。上一次在里约热内卢的泛美洲运动会上,他们赢得了金牌。这两位健壮的家伙和创建Thefacebook的两个瘦弱的书呆子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后来的一年中,他们三人断断续续地在为实现Harvard Connection而努力。由于他们都不是程序员,所以雇了两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些创始人看来,他们没能实现这一点。
  到了2003年秋季开学的第一个学期,扎克伯格开始通过一些特别的社交应用程序来造势。首先是Course Match,然后是Facemash。纳伦德拉和文克莱沃斯兄弟知道了Facemash,他们与扎克伯格取得联系并进行了会谈。扎克伯格答应帮忙,但是现在的说法却是把这个当作是自己很多社交软件“项目”之一。
  扎克伯格为Harvard Connection编写代码的工作时断时续。几周后,他就对此失去了兴趣,可又没有向文克莱沃斯兄弟和纳伦德拉挑明,对方开始抱怨他拖了太长时间。扎克伯格一度为工作进度拖延而道歉,他解释说是因为感恩节假期里忘记把手提电脑的充电器带回家。后来,Harvard Connection的三位创始人向联邦法院提出起诉,指控扎克伯格窃取了他们的知识产权。这件官司于2008年年中了结,按要求当事人均不得向外界透露案件的具体细节。但是现在已经有部分审理文件公开了,其中包括控方和扎克伯格之间的电子邮件记录,从中可以勾勒出哈佛联谊会当初的蓝图。在一封邮件中,卡梅伦?文克莱沃斯花了一页篇幅提到了以下相关内容:“Harvard Connection编制了一份清单,上面可以看到波士顿地区最火爆的俱乐部和酒吧哪天晚上有表演。我们已经与筹办方协商,在有那些表演的夜晚,让这些俱乐部为我们所有的注册用户降低入场收费。”这种参加派对打折的方式似乎就是Harvard Connection这个网站计划的主攻方向。
  12月6日,卡梅伦?文克莱沃斯又一次给扎克伯格发了邮件:“我想到个点子:‘近亲交往等级’……实际上,这种方式是用来衡量你的兴趣和你关注对象的兴趣有多接近……看到相关的联系有多密切,而且假如向这个人提出约会邀请将很像‘近亲间的交往’,这会很有趣。”他还建议网站向用户推荐谁是适合去约会的对象,并且开玩笑说Haward Connection如果扮作用软件测算姻缘的红娘绝对可以蒙骗用户:“也许网站里可以结合些随意性元素(浏览网站的人显然不知道道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只知道这是一个精心计算出的推荐结果)。”文克莱沃斯认为自己的想法很有创意,正如他在邮件中提到的,是一个“约会网站”。
  这些披露的邮件显示,扎克伯格逐步开始躲避三位网站创始人。2004年1月8日,他发邮件给卡梅伦说:“我还有点怀疑,这个网站是否有足够的功能确实吸引用户注意,赢得网站运营必须拥有的挑剔大众。”而在11月末,他又在邮件中写道:“我一拿到那些图表,我们就能正式启动了……看起来一切都在正常进行。”Harvard Connection的三位发起人一再要求召开会议。12月14日,四个人终于坐在一起开会,扎克伯格却在会上表示,他再也没有时间为这个项目工作了。
  • 上一部:《牛奶可乐经济学》
  • 下一部:《穷爸爸富爸爸》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