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长篇小说

上帝与新物理学

时间:2014-02-24 22:44:08  来源:  作者:保罗·戴维斯  [ 下载本书 ]
简介:上帝是什么、存在吗?宇宙何以存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本书中将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上帝与新物理学》不是谈宗教的书。《上帝与新物理学》谈的是新物理学——从牛顿经典力学到相对论再到量子力学再到大统一理论——对以前的属于宗教的问题产生的影响。《上帝与新物理学》也不是一纯科学的书。《上帝与新物理学》从哲学的角度发问,是关于科学及其广泛含义的书。...
  把硬件与软件、大脑与精神、或物质与信息连接起来,这种想法对科学来说并不新鲜。在20世纪20年代,基础物理中发生了一场革命,震撼了科学界,并使人们头一次把注意力集中在观察者和外在世界之间的关系上。那革命性的理论称作量子论,是后来被称作新物理学的顶梁柱,它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意识在物质实在的本质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量子论现在已经好几十岁了,奇怪的是,它的那些令人震惊的观念花了这么长的时间才渗透到普通大众那里。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量子论中包含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思想,使人得以洞见精神的本质以及外在世界的实在;要想寻求了解上帝和存在,就必须充分考虑量子革命。很多现代作家都发现,量子论中所用的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与禅宗用的概念很相似。但不管一个人的宗教论点是什么,总之量子因素是不可忽视的。
  在开始讨论与量子论相关的问题之前,必须明确一点,这就是量子论主要是物理学的一个实用的分支。而且作为实用的东西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它使我们有了激光、电子显微镜、半导体和核能。它一举解释了化学键、原子以及原子核的结构,电流的传导,固体的机械性质以及热性质,坍缩恒星的劲度,以及一大堆其他的重要物理现象。量子论现已深入到大部分科研领域,至少在物理学科中是如此。在两代人的时间里,理科的大学生们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来学。当今,它在工程技术中被应用于很多实际的事上。一句话,量子论在其日常应用中是一个很实际的学科,有大量的证据证明其有效性。证据不但来自商业性的发明创造,而且也来自精微的科学实验。
  尽管没有多少专业物理学家静下心去思考量子论会有怎样奇异的哲学含义,然而,量子论那确实不同寻常的性质在其发端之后不久就显现出来。量子论起因于人们试图描绘原子以及原子的成分,因而它主要是涉及微观世界的。
  物理学家们早已知道,某些过程,如放射性之类,似乎是随机的,不可预测的。虽然大多数放射性原子都遵从统计学的规律,但某一具体的原子核在什么时刻衰变却是无法准确预测的。这种基本的测不准性涉及到所有的原子及亚原子现象,因而,通常用于解释这些现象的观点就需要进行大大的修正。原子的测不准性在本世纪初被发现之前,人们以为所有的物质客体都严格遵守力学定律。力学定律使得行星一直在其轨道上运转,使得子弹飞向靶标。原子那时候被认为是缩微的大阳系,其内部的构件象精确的时钟一样运转。这种看法后来被证明是虚幻的。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原子世界充满了含糊和浑沌。象电子这样的粒子似乎根本就没有一个有意义的清晰的轨迹。在这一时刻发现它在这里,下一时刻,它又在那里,无法判定在某一时刻它在哪里。不仅是电子,所有已知的亚原子粒子,甚至是原子,我们都不可能知道其具体的运动规律。细察之下,我们日常体验到的硬梆梆的物质化成了由幽灵一般逃逸的影像组成的大旋流。
  测不准性是量子论的基本要素。测不准性直接导致了不可预测性。每一个事件都有一个原因吗?对这一问题,没有人会说没有。第三章已经说明了因果链如何被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证明上帝就是万事的最初原因。量子因素显然挣断了因果链,根据量子论,在没有因的情况下也可能有果。
  早在20年代,人们就围绕着原子的不可预测性背后的意义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大自然内在的本性是不是反复无常的,准许电子以及其他的粒子无规律地到处乱窜,没有节奏也没有理由?这不就是没有原因的事件吗?或者,这些粒子是些软木塞,在那看不见的微观力的海洋中摇荡?
  大多数科学家在丹麦物理学家尼耳斯·玻尔的率领下,都认为原子的测不准性的确是内在于大自然的:机械运动的规则可以适用于寻常的物体,如小球之类,但到了原子那里,适用的就是轮盘赌的规则了。一位著名的大人物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却对此持有异议。他宣称:“上帝并不掷骰子”。很多平常的系统,如股票市场和天气情况,也都是不可预测的。但之所以不可预测,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不到家。假如我们完全了解有关的一切力量,我们就能够(至少在原则上能够)预测所有的来龙去脉。
  玻尔—爱因斯坦之争,不仅仅是细节之争。它涉及量子论这一科学的最成功的理论的整个概念结构。其核心是这样一个问题:原子是一个东西,还是一种抽象想象的构想,只是用来解释广泛的观察结果?假如原子真的是一种独立的实体,那么,它至少应当有位置,并有确定的运动。但量子论不这么看。量子论认为,原子只能二者有其一,但不能二者都有。
  这就是著名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海森堡是量子论的创始人之一。测不准原理的意思是,你不能知道一个原子,或一个电子,或一个什么东西在什么位置上,同时又知道它在如何运动。你不仅不可能知道,而且,具有确定的位置和运动的原子这一概念本身就是无意义的。你可以问原子在哪里,并得到一个有意义的解答。或者,你可以问原子在如何运动,并得到一个有意义的解答。但是,“原子在哪里,它运动得多快?”这种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位置与运动(严格地说应为动量)构成了微观粒子实在性两个互不相容的方面。但是,假如原子没有位置,或没有有意义的运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它是个东西呢?
  玻尔认为,原子的模糊世界只是在受观察时才变成具体的实在。没有观察时,原子就是一个幽灵。只是当你看它时,它才变成物质。你可以决定要看什么。想看它的位置,你就能在某一位置上看到一个原子。想看它的运动,你就可以看到以某一速度运动的原子。但你不能两者同时看到。观察所造成的实在是与观察者以及观察者所选用的测量方法分不开的。
  假如你觉得玻尔的话令人摸不着头脑,矛盾,令人难以接受,那么,爱因斯坦跟你是一个观点。不管我们观察与否,世界不也确实是照样存在着吗?一切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原因,而不是因为被观察才发生的,难道不是这样吗?不错,我们的观察可能揭示出原子的实在,但怎能说我们的观察创造了原子的实在?的确,原子以及原子构成成分的行为方式似乎可能是既模糊,又不准确的,但这只是由于我们拙于探测这些精巧的东西。
  • 上一部:《了不起的盖茨比》
  • 下一部:《无人生还》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