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外国小说 > 长篇小说

零点时刻

时间:2013-12-20 23:28:56  来源:  作者:约瑟夫·范德尔  [ 下载本书 ]
简介:一个世界级要犯从南非一所监狱中逃跑了,一个漂亮的应招女郎在波士顿的公寓里被残酷谋杀,一个在逃的美国亿万富翁正在企图摧毁华尔街的计算机网络,让世界金融市场崩溃……从来没有一个惊悚小说作家像范德尔那么深刻、生动,那么令人心惊肉跳。他以情报专家身份写出来的小说完全可以乱真。范德尔只有一个问题;他的作品太少,至今只写了四部小说。——纽约时报书评《零点时刻》,一部天衣无缝的悬疑小说,刺激过瘾,令人惊叹!...

  下面的人点头的点头,清嗓子的清嗓子。

  “当年在调查世贸大楼爆炸案的时候,就曾有人在喝酒时无意间对一个《新闻日》的记者胡吹神侃了一番。结果呢?第二天该报纸就登出了一篇文章,报道说我们正在逮捕一个恐怖分子。当时幸好我们的逮捕行动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但是现在我们说什么都还为时过早。所以稍不留心就会搞砸整个行动。因此,凡是泄露这次特别行动的人,都将要承担相当大的代价。现在这里有十个人。一旦任务泄露,你们最好相信我一定会让他死得很难看。你们谁有媒体工作者朋友的,行动完成之前,最好给我忍着别去随便招惹。”

  这次行动代号为“牛头人。”惠特曼解释说这个名字取自神话中一个牛头人身的凶残怪物,以食人为生。他也没费力解释这个名字是不是指代他们现在所追查的恐怖分子,也许起这个名字是为了图个吉利,因为根据希腊神话,牛头人最终是在它逃跑的地方(希腊之神代达罗斯修建的迷宫)被抓住的。

  “那,这个‘特别行动小组’的计划要持续多长时间?”罗斯问这句话时,故意用嘲笑的口气重读了‘特别行动小组’几个字。看着这个自己将要与之合作的搭档,莎拉的心一沉。

  “主任已经批了一个初步期限,”惠特曼说。“一百二十天。理论上,如果情况有变,会再延长九十天。但是我希望尽快在那之前就结案。”

  “谁不想啊?”下面一个声音嘟囔道。

  “什么叫‘理论上’?”帕帕斯问,“我是说,华盛顿只说查两个星期。”话音刚落,他的话就被一阵抗议声、议论声和嘘声淹没了。“你在胡扯吧。”维嘉尼说。

  “没有,我没胡扯。两个星期之后行动就得终止。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全面调查。对那些这个案子的新手来说,初步调查和全面调查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什么不该做。不准窃听、不准监视、不准跟踪。”

  “那我们可以问别人问题吗?”罗斯问道,“如果保证态度好的话?”

  惠特曼没理他,继续说:“听着,我知道十个人的力量的确不算什么。你们应该有人记得1982年有人在羟苯基乙酰胺里面发现了氢化物的事情吧,当年这个家伙就从强生公司卷走了一百万美元。纽约分局从犯罪科和反恐部门调用了三百名特工搜寻这个人的下落。所以现在十个人的力量纯粹是他妈扯淡。不过我想华盛顿这次可能是在测试考验小组行动的灵活性。”他说完耸耸肩。“可惜我不是作决策的。”

  “如果我下面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欢迎随时指正,”罗斯阴阳怪调地说,“不过准确地说,我们手头还没有关于这个人的确切消息,对吧?我是说,我们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

  “不完全对。”莎拉说完,其他人都把脸转向了她。她把刚从里约热内卢得到的线报大致描述了一下。可是莎拉没有看到预料当中的欢欣鼓舞,取而代之的却是一阵沉默。过了一会儿,维嘉尼发话了:“这个家伙差不多是在两周之前从南非越狱逃走的,可当时我们连一点消息都没收到。”她冷冰冰地说。“他们既没派个什么强人出来调查,也没有通知国际刑警组织,什么消息都没有,对吧?反正我是不知道的。”

  “我觉得这是有预谋的。”莎拉接过她的话题继续说道,“南非政府由于被排斥得太久,所以解决内部问题时,还没形成向国际当局寻求援助的习惯。而且说实话,他们自己内部的协调还没解决好。”

  “是啊,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啊,”罗斯说,“至少知道名字了。那我们应该出去到处走走——如果上级批准的话——看看有没谁碰巧知道有这么一个叫鲍曼的人。那我们的工作就轻省多了。”

  “线索毕竟是线索。”莎拉有点恼火。

  “你们的任务的确几乎是没有进行的可能,”惠特曼表示同意罗斯的观点,“没错,我们现在只知道一个名字,很快还能拿到指纹甚至还有照片了。但是即便这样,调查还是有点像在大海捞针。”

  “大海捞针?”罗斯重复了一句,“那不就和到内布拉斯加州找一根麦秆没什么两样嘛。”

  “这个小子绝对不会到那么偏远的地方隐迹的,”惠特曼说,“他一定正在某一个地方活跃。你们每个人都得从逃犯的角度好好想想他正在做什么、正在想什么、可能会买什么东西,还有落脚的地方。是个人就会有犯错的时候。”

  “可是就你刚才说的,”罗斯又想抬杠,“这个家伙不会啊。”

  莎拉头也不抬地顶了一句:“错了,他会。我们靠的就是这个机会把他捉拿归案。”

  37

  1993年2月26号中午12点18分,曼哈顿市中心的世贸大楼地下二层的停车场内,一辆秘密安放了炸弹的雷德牌黄色出租卡车突然发生爆炸。作为世贸中心七大建筑之一,估计当时大约有五万人正在这幢一百一十层的摩天大楼内工作。爆炸的发生导致上万人被困在办公室、楼梯间以及电梯内,其中还包括布鲁克林区P.S.95号被困在电梯内的十七名幼儿。上千人因吸入过量的烟雾导致内伤,六人被炸死。作为纽约标志性建筑之一,世贸大楼遭受的损失竟高达十亿美元。

  经过一番全力侦查,八名嫌疑犯先后被捕,最后四名真凶的确认经过了五个月的审讯、两百零七名证人的指证以及一万页证词的收集。这四个阿拉伯移民都是新泽西一个清真寺里一位穆斯林盲人教士的跟随者。

  这是美国有史以来遭受的最严重的一次恐怖袭击。罪犯使用的炸弹竟然都是些爱好者的杰作,一千二百磅的炸药被装在三个连在一起的氢气筒里面。造价竟然总共不超过四百美元。

  反恐专家(似乎就在一夜之间同时冒出了一大批这样的人)都开始宣称美国不再是清静之地,每座城市都变成了一座堡垒。主要建筑以及标志性设施都加强了保安措施。人们不再能随意出入停车场。公共场所周围都立起了钢筋水泥柱,禁止车辆入内。外来包裹必须进行射线扫描。来访者登记和员工证件卡的检查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密。

  • 上一部:《生命,宇宙及一切》
  • 下一部:《国富论》
  •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按长短分类
    专题阅读
    国外小说网站
      Error:Change to use e:indexloop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
    【本站所发布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内容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为保障原创者的合法权益,部分资源请勿转载或商业利用,谢谢配合!】
    网站xml地图
    站长信箱:smf101@163.com
    Powered by www.tclxh.com
    苏ICP备150527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