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合格的父母应该做的事是反问自己:"这个周六晚上,我们该不该让她在外面待到凌晨2点呢?"父母可能会得到这样的回答:"我们不知道。是的,极限应该是10点钟,但那是我们在她14岁时规定的,很可能不再是一个实际可行的规定了。另一方面,周六晚上她要去的那个聚会,会有酒供应,这也有些叫人担心。但是话说回来,你知道,她在学校里成绩不错,她完成了家庭作业,显然她清楚自己的责任,或许我们应该信任她自己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在我们看来,那个将要和她一起出去的家伙,完全是一个小混混。我们究竟是该同意,还是不同意?我们应该妥协吗?怎样是正确的妥协?我们不知道。极限该是半夜12点,11点,还是凌晨1点?我们不知道。"
其实,最终父母怎么决定关系都不大。即使女儿对父母的最后决定感到不快,她依然会知道自己得到了认真对待,因为她的问题被认真对待了。同时她也将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因为对父母而言她是很珍贵的,所以父母才会因不知所措而倍感痛苦。
这恰恰是为什么有人向我提问:"噢,派克,你能给我一个公式,以便我能知道何时应该去责备,何时不该?"我总是回答:"我不能给你任何这样的公式。"每次情况都不一样,每次都是唯一。每当你想去寻找正确答案时,你都要首先向自己发问。一旦你这么做了,你就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但是你也将不得不忍受不知所措的痛苦,不知道自己究竟做对了还是做错了。
第12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5)
真理和意愿
我刚刚谈到了真理和上帝,他们一起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当我们谈论真理时,我们就是在谈论某种比自己更高的东西。我们谈论如何寻找到那个"更高的力量",并把自己奉献给它。
为了防止你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宗教"概念来看待,我必须指出,科学就是一种奉献给真理的行为。科学的方法无非就是为了维护真理而确定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迄今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目的是对抗人类的自我欺骗倾向。所以,人们把科学呈送给一个更高的仲裁者,一个更高的力量--真理。
圣雄甘地说:"真理是上帝,而上帝是真理。"我相信上帝也是光明和爱,当然肯定是真理。因此我觉得追求科学知识是崇高的行为,代表着服从于一个"更高的力量"的行为,即使就科学而言,它还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
导致出现不恰当责备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服从于一个"更高的力量"的强烈意志。我相信,强烈的意志是一个人能够拥有的最大财富,这不仅因为它能够保证成功或完美,更因为薄弱的意志注定会导致失败。在心理治疗中表现出色的人都是意志坚强的人,是有强烈的成长意愿的人。所以,意志是极大的财富,拥有意志是一大幸事。但是,所有幸事同时也都潜在着不幸,它们全都有副作用。意志坚强最糟糕的副作用就是脾气大--容易愤怒。
为了向病人解释这一点,我通常的方式是告诉他们,薄弱的意志就好比一头小毛驴跑进了你家后院,不会对你造成什么伤害,最糟的结果也就是啃掉了一些郁金香,当然它也不会帮你什么忙。而坚强的意志,就像一队健壮的驮马在你的后院里。这些马儿结实而强壮,如果它们没有接受过适当的训练,就会不听号令,拒绝戴上笼头,甚至踢倒你的房子。反之,如果它们接受过适当的训练,听从号令并戴上笼头,那么你就可以用它们搬开一座大山。
但是,意志要靠什么受控制呢?你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来控制意志,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没有控制。你的意志必须服从于一个比你自己更高的力量。
关于服从的意志与不服从的意志之间的区别,杰拉尔德 ·梅在其《意志和心灵》一书里进行了详细描述。该书第一章的题目就是"自愿和固执"。固执的特点就是不服从于人的意志;反之,自愿则是认同一个人强烈的意志,此人愿志听从那个"更高的力量"的召唤,并接受其领导。
"…..我不能把它叫做上帝的命令,我不能太过火了。然而我要对它表示足够的敬意。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它再也不会消失。"
责备的规则
世界上大奸大恶之人,都自认为拥有"更高的力量"。这并不是巧合。因为他们都是一些非常顽固的人,自以为是,很自私,他们认为自己的意志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总是喋喋不休地责备别人,你别指望从他们那儿看到什么好脸色。
第13节:第二章 责备与宽恕(6)
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有迹象表明我们自己可能犯下了错误,并因此而反躬自省,我们通常就会找出问题所在,并做出相应的自我调整。我把那些不会自我调整的人称为"说谎的人",因为他们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对自己、也对别人说谎,而对自己的错误和陋习茫然无知。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就是认为自己最好,无论何时何地。不管有什么迹象表明他们的过错和错误,他们都不会做出自我调整,反而试图抹杀这些迹象,而这经常要消耗一个人大量的能量。他们动用自己的所有力量,把他们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以便保护他们自己的病态。这种抹杀和责备,恰恰就是他们的罪恶之所在。
我们一定要警惕,责备与愤怒和仇恨一样,都会给人带来痛快的感觉。发泄愤怒能让人一吐为快,责备他人能让人舒服,仇恨则让人过瘾。它们就像其他使人快乐的活动一样,容易让人上瘾--你甚至会迷上它,并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人们在读一些志怪小说时,常常会把读书时的感觉不知不觉带到家里。我听到过这样的例子。一个着了魔的人蜷缩在角落里,啃着自己的脚踝。这图景令我想起中世纪的地狱画,你在画里面能看到同样或类似的景象--一个可恶之人在啃自己的脚踝。这使人陷入非常怪异和不舒服的状态。我对此颇为不解,直到我读了弗雷德里克·比尤坎内的一本小书,书名是《如意算盘:神学ABC》。书的开头,比尤坎内描述了"愤怒"这种情绪,并把它与啃一根骨头作类比:总有一点肌腱,总有一点骨髓,总有点剩下的,你就不停地啃它。唯一的问题是,你正在啃的骨头是你自己。
6/18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