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考虑一下另外的例子。自古代以来,已知的电现象和磁现象被十分肤浅地看待,经常被混为一谈,直到吉尔伯特尖锐地强调了差异、居里克(Guericke)开始更精确地研究电以来,情况才有所改观。迪费(Dufay)的两种不同的电状态的发现、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差异的辨别和逐渐出现的丰富现象,使库仑能够找到与艾皮努斯(Aepinus)较古老的一元论的数学理论相对照的比较完备的二元论的数学理论。至于磁现象,库仑能够以十分相似的样式处理它们。泊松进一步发展了两种理论,电和磁之间的类似再次出现了。这一纯粹的类似足以暗示两个领域之间的关联,这个猜测由于机遇强化了诸如通过放电使铁针磁化之类的观察,尽管这还没有导致实质性的结果。当伏打建造他的电堆时,他给电的研究以新的冲击,为追踪这一关联,人们进而作出了不成功的尝试。奥斯特最终幸运得足以发现该关联:也许是出于偶然,他在讲课时注意到,磁针被接近的伏打电堆的电流扰动。突然,他抓住了他和其他人在整个这一时期正在寻找的线索,此时问题在于不丢失它。他把磁针相对于接近的导线放到所有可能的位置,能够给出一切相关现象的综合记述,这种陈述是完全正确的,尽管由于它的难以对付和不熟悉的术语很难吸引现代读者。安培把事实总结成下述定则:磁针指北的极(北极)转向充溢正电流且面对该极的观察者的左边。“电流”(current)的表达是安培首先使用的,而奥斯特讲的是“电冲突”(electric conflict)。奥斯特认识到,电冲突没有决定任何吸引,它通过玻璃、木头、金属、水等等引起磁针相同的运动,以致它没有激发任何静电吸引或排斥,没有被局限于导线,而在导线周围的空间中传播到远处。他相像,一种电实体在使北极与它一致的一个向指上绕导线回旋,而另一种电实体相似地在使南极与它一致的相反的向指上绕导线回旋。正如我们知道的,对于适当的安排,磁极将绕电流载体回旋。这些朴素的观念比十九世纪中期的正式的学院观点更为接近今日的观念,它们被Th.塞贝克和法拉第在这个方向进一步发展了。塞贝克实际上描述了磁力的环形线,认为负载环行的电流是一类环形的磁体。事实上,这个案例表明,幸运的偶然性揭示了人们正在寻求的某种东西;不管是否寻找,它都会被留意的观察者接受,例如X射线和其他许多发现就是如此。然而,有两种境况是无法预料的,从而排除了任何按照计划的发现:首先,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决定静态的磁状态需要动态的电状态。奥斯特提及的发现开回路在磁体上的效应的许多不成功尝试,盖出于此。那些只了解静力学现象的人如何能够发明包含动力学状态的实验呢?其次,静电学和静磁学中的大多数现象都关于正的和负的为对称。谁能够永远期望,北极会不对称他屈服于来自由磁针和平行于它的载流导线决定的平面的一侧呢?至于按照公式或法则的发现,我们在这里只不过是重复先前发生的理智境遇,这些实际上不是发现。每一个在精神上经历了奥斯特实验的人必定受到强烈的震撼,因为它突如其来地瞥见到新的和直到那时未曾料的世界。当对称表面看来是不那样完善时,对称激荡的这种奇怪的物理动因是什么呢?
第六节
奥斯特的发现极大地刺激了由于缺少成功日益疲倦的探究者的幻想和渴望,重要的发现迅速尾随而来,从而进一步地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关联。人们会期望,奥斯特也表明,磁体能够通过力学的反作用便可动的载流导体处于运动。安培猜想电流相互反作用,因为电流具有像磁体一样的行为。他本人认为这个猜测是大胆的,由于一块软铁对于磁体来说行为有磁性,但是相互之间却是中性的,然而实验证明他是对的。他的数学理论受到牛顿基本的超距力观念的强烈影响,虽然该理论经受不住今天的批判性审查,但是他无论如何表明,就它们的效应而论,可以认为所有电流能用磁体代替,反之亦然。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并以最出色的方式,为他的时代的物理学创造了进一步探究的卓越工具。
第七节
如果对磁体而言电流行为像磁体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期望,它们对铁和钢来说行为也一样。不过,情况似乎并非只是如此,而且也是把阿喇戈引向电磁发现的偶然观察。放入铁锉屑中的截流导线本身被这些铁锉屑包裹达到羽毛管的厚度,当电流停止时,它使铁锉屑再次掉下来。这导致他托住载流导线在细铁棒和钢针之上和横越它们,使它们磁化,前者暂时磁化而后者永久磁化。在安培的建议下,阿喇戈然后把棒放入载流线圈内。他把进一步的发现归功于偶然观察到在铜盘上振动的磁针强烈减幅。由于假定反作用,他被诱导使圆盘急剧旋转,这引起磁针也旋转起来,以致铜似乎显示出“旋转的磁性”。使用电流使一片软铁转向磁体的问题被解决了。法拉第长期徒劳地力图利用磁体产生电流,直到一个幸运的偶然事件才帮助他找到行动路线。当插入和抽出线圈的磁芯时,他观察到与线圈相接的电流计显示出瞬时的偏转。这促成了感应的发现,他不久了解它的所有形式和法则。此时,他能够很容易地表明,在阿喇戈圆盘中存在电流,该电流当然具有磁效应。先前没有一个人这样试验,尽管研究给定的安培电磁等价原理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事情。这证明,所有可能的、甚或明显的思想路线决不是都被穷追到底的;但是,探究者越多,他们作为个人的差异将更有把握保证所有可能的心理路线将被追踪,科学将更迅速地进步。不用说,假若所有重复者彻底地调研阿喇戈圆盘的话,那么感应早在它被发现的七年前就该发现了。而且,感应在另一方面是稀奇古怪的,因为我们在这里几乎重复奥斯特的理智境况,在回顾时很容易看到这一点。A与B无关紧要,但是A并非与那个B的变化无关紧要。在一种情况下B是静态,在另一种情况下B是稳恒电流。像法拉第这样的天才当然很少有可能按照这样的公式思考问题,这个公式此后总是容易抽象出来的。
篇幅不容许多言,在这里简要地提一下麦克斯韦和赫兹的方程,该方程仅仅包含电和磁之间的关系的比较完备的阐明,它当时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处在同化光学领域的过程中,这是从古代达到近代的科学发展的第二个例子。
第八节
在起电机作用时,尤其是当电从试探电极流出时,放射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范·马吕姆(Van Marum)观察到这一现象。1839年,舍恩拜因(Schonbein)在形成蓝色烟雾所伴随的放电中,后来在电解水提供的氧中,数次闻到这种气味。这位化学家的活跃的和充足的幻想把这种气味与类似气体的实物联系起来,因为只有那种实物才能影响嗅觉。这是十分容易得到的,因为浸入散发气味物质中的金或铂迅速地变成负极,而银和其他金属迅速被它氧化,从而揭示出在加热时再次消失的化学性质。同样自然的是,舍恩拜因认为这种与氧结合的实物是化合物;他称它为臭氧。在空气中缓慢燃烧磷产生相同特性的气味,这一观察导致离解臭氧的化学实验,从而激起了许多争论。在1845年,德拉里弗(De la Rive)证明,臭氧是氧的同素异性体形式,马里尼亚克(Marignac)猜想到这一点。这个例子清楚地表明,在发明的过程中幻想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另外它把感觉与在不同条件下获得的经验(记忆)比较并使前者适应后者。对臭氧问题的比较细心的研究进而揭示出,同一事情在不同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多么不同,不同理智倾向的个人参与处理一个问题是多么重要和有益这里有触动个人好奇心的偶然观察如何能够开辟探究的新小径的典型例子。
59/94 首页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