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卖方和可能的买主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大量以美元价值发行的新证券包含
注1 这个考试是由注册金融分析员机构组织的,该组织是金融分析员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后者现在包括超过8000名成员的子协会
了债券,其主要买主是金融机构,如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在这种业务中,证券销售商是同那些精明的和经验丰富的买主打交道。所以,证券商提供给顾客的建议,必须以怀疑的眼光经过仔细的审视,因为这些交易总是受商业地位的影响。
但个体证券买主和投资银行、包括从事证券包销的股票经纪人之间的关系,情况就不同了。这种买主一般经验不足,并且没那么精明。他很容易受卖方建议的影响,尤其是对普通股,因为他购买时内心里有一种短时间内获取大量利润的愿望。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投资者的警戒主要在于对卖方道德上和职业规范上的顾忌,而非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在顾问的忠诚和能力得到充分证实的情况下,这类投资者才会根据其他人的建议采取行动。
其他顾问
与当地的银行家商量投资问题是一个好的传统习惯,特别是在小的城市。虽然一个商业银行家可能在证券价值方面不完全在行,但他是有经验的且是谨慎的。他对没有技巧的投资者特别有帮助,这类投资者经常试图偏离直接的、不刺激的保守政策途径,因此需要受到谨慎建议的持续影响。在证券交易的选择中寻求咨询的更机敏和更激进的投资者,一般不会发现商业银行家的观点特别适合于自己的目标。
对向亲朋好友寻求投资建议这一普遍的习俗,我通常采取更严肃的态度。询问者总是认为他有理由假设他所咨询的人有超凡的知识和经验。我自己的观察表明,选择合适的非专业顾问和自己独立选择合适的证券一样困难。这样得来的建议并非都是有用的。
小结
准备为自己的资金管理支付费用的投资者,可能会明智地选择某一有良好声誉和被大力推荐的投资咨询部门,另外,他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大的信托公司的投资部门或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供的有偿管理服务。结果绝不会是最佳的,但与一般消息灵通的和谨慎的投资者预期的投资效果是相当的。
许多投资者在没有特别支付的情况下获得建议,因此,有理由认为,他们没有权力而且不应该期望比一般的投资结果更好。投资者应该对所有人都持谨慎态度,无论是客户经纪人还是证券销售商,尽管他们对投机收入和利润作出了允诺。这对证券的选择和在市场中以闪烁其词的方式指导交易都是适用的。
防御型投资者,正像我所定义的,一般不能对他们的顾问所推荐的证券作出独立判断,但量他们能明确地并且甚至反复地表明自己要买的证券种类。若他们遵循我的建议,他们会只买高等级债券和主要公司的普通股,假设根据经验和分析,这些证券能以不很高的价格买到。任何声誉好的股票交易所的证券分析员都可以列出一些这类普通股,并且向投资者担保,根据过去的经验判断,目前的价格水平是否相当的保守。
进攻型投资者,通常会和他们的顾问保持密切的关系,会要求顾问详细解释提出的建议,并且坚持对建议作出独立的判断。这意味着投资者会使他的预期和证券操作的特点符合他在该领域的知识和经验,而只有在投资顾问的正直和能力得到完全证明这一例外情况下,投资者才会不加理解地按照建议行事。
>>>>5. 通用组合策略: 防御型投资者
奇迹能够通过正确的个人选择而出现,即在一个正确的水平上买入,在大幅上涨之后和在不可避免地下跌之前卖出。但普通投资者不可能期望实现这点,就像他不能在树上找到钱一样。要购买的证券类型和想得到的回报率不是取决于投资者的金融实力,而是与知识、经验、气质相联系的金融技能。
一个投资方案的基本特点在很大程度上由个体所有者的地位和性能所决定。一方面,我们有储蓄银行、人寿保险公司以及所谓合法的信托基金。直到现在,许多州在法律上仍将投资限于高等级的债券或高等级的优先股。另一方面,我们有富有的和有经验的商人,如果他们认为购买是有吸引力,那么在他们的证券目录中将会包含任何一种债券和股票。
那些不能承受风险的人,应该对他们的投资取得较低的回报感到满意。这是一个古老而正确的原理。从这点出发已经形成了一个概念:投资者所预期的回报率或多或少与他准备承担的风险成正比。我的观点是不同的。更确切地说,投资者所追求的回报率依赖于投资者愿意和能够完成任务的明智的努力程度。被动的投资者只能得到小的回报,因为他既想安全又不想过多地烦心;而机警的和进取的投资者则能得到最大的回报,因为他运用了最大的智力和技巧。在许多情况下,购买一种有可能获得较大收益的廉价证券的风险,比购买收益大约4.5%的常规债券的风险要小得多。
债券:股票分配中的基本问题
前面已经概述了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策略。投资者应该将他的资金在高等级的债券和高等级的普通股之间进行分配。
我建议将其作为一个基本指导原则:投资者不应将少于25%或多于75%的资金投资于普通股,而应相反将75%~25%的资金投资于债券。这说明在两个主要的投资媒价之间,标准的划分应该是相等的,或50%对50%。根据传统,增加普通股持有比例的正确理由,是在持久的熊市中出现“廉价”水平;相反,当投资者判断市场水平高得危险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将普通股的比例降低到50%以下。
这些习点贴式的格言总是易于阐述清楚而难以遵循,因为它们与引起牛市和熊市的人类本性相违背。一种对普通股持有者固有的策略是:当市场超过一定点位时应清仓,而在点位相应下降后再增持。这些格言与此是相矛盾的。它要求普通人用我们过去取得很大成功和挫折的对立方式进行操作,而且必须如此操作————这点作者相信————我们在将来很可能也会如此。
24/85 首页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