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黑洞与宇宙混沌
--------------------------------------------------------------------------------
浑沌是无处不在的。
约翰·巴罗
我们的宇宙在创生之初就处于一种非常特殊的状态吗?它是经过精心塑造,以便在满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先让生命、最后再让精神繁盛起来惊叹宇宙的奇妙吗?若不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生活在荒唐至极毫无意义的偶然事物之中吗?我们的宇宙真是从虚无中爆发出来的吗?宇宙的创生真是纯粹的偶然事件吗?的确,现今的宇宙学家所要对付的最为迫切的中心问题,莫过于这个有关存在的问题了。
在上一章里所讲的诸种论点表明,尽管热力学第二定律具有不可抗拒的规定,但宇宙秩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自然地毫不奇怪地从完全是浑沌的原初宇宙中产生出来,而原初宇宙完全是偶然的,代表着物质世界的偶然起源。然而,假如把引力考虑进来的话,宇宙秩序的起源的图景就大大不同了。
引力是大自然的各种力当中最弱的,但其力量具有累加性,所以在大尺度上引力占了优势。要解释星团、星系的结构以及膨胀的宇宙的总体运动,我们就得仰仗引力。尽管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中的空间弯曲和时间弯曲使人们相当理解引力的性质了,但说到引力秩序,物理学就乱了套。关于受引力作用的系统的热动力学,目前尚没有一致的看法或理解,诸如引力场的熵之类的概念现在仍是模模糊糊,没有清晰的表达。
在第四章里说过,引力熵的一个具有悖论性质的方面是,那种在我们看来更有结构的状态,实际上其熵比不那么有结构的状态的熵要高。例如,起初均匀分布的恒星会松弛为一种更为复杂的组织,运行速度快的恒星密集在引力的中心附近,而运行速度较慢的恒星则散布在外围(见图7)。受引力作用的系统会自发地生出结构这种倾向,就是自组织的一个好例。应该把这个例子与在引力可忽略不计的情况下的气体行为作一番对比。在引力极微,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气体便倾向进入一种均匀状态,各处的温度和密度相似。然而,受引力作用的系统则会集结,变得不相似。
在其他的各种力不在的时候,所有的受引力作用的系统都会完全崩溃。例如地球之所以没有被其重量压垮,完全是倚仗构成地球的物质的硬度(这硬度的根源是电磁力)。同样,太阳之所以没有坍缩,也只是因为太阳核中的核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外向压力。假如除去地球和太阳内部的这些力,地球和太阳便会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收缩,越缩越快。随着收缩的进行,它们的引力就会上升,收缩的速度也就加快。很快地,它们会被吞没在逐步上升的时间弯曲里,变成黑洞。从外面看上去,时间就好像是停止了,不会看到进一步的变化了。黑洞所代表的,就是受引力作用的系统的最终平衡状态,这状态相当于最大的熵。尽管一般的受引力作用的系统的熵尚不明瞭,然而,雅各布·贝肯斯坦和史蒂芬·霍金利用量子论对黑洞进行的研究工作却得出了有关这些系统的熵的一个公式。正如所预料的那样,黑洞的熵要比同质量的一个恒星的熵大得多。假定熵与概率的关系可用于受引力作用的系统,便可以用一种很有意思的方式来表达根据该公式得出的结果。设有些随机分布的(受引力作用的)物质。可能性极大的情况是,这些物质将会形成一个黑洞,而不会形成一个恒星或一块由离散的气体构成的云。因而,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对宇宙是创生于有序还是无序状态这一问题就会有一种观点。假如宇宙的初始状态是随机选择的,那么,大爆炸生出黑洞而不是生出离散气体的可能性就极大。现在的物质和能量的排列是,物质以恒星和气云的形态相对稀薄地分布,这显然只能是由对宇宙初始状态的非常特殊的选择造成的。罗杰·彭罗斯曾计算过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出现于偶然的可能性,得出的结论是,从演绎的角度来看,偶然事件造成一个黑洞宇宙的可能性比造成现有的宇宙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他估计的数字是101030比1①。
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不是黑洞(至少不是以黑洞为主),这暗示着宇宙的初始不是偶发事件造成的。不仅如此,宇宙大尺度的结构和运动也同样不同寻常。宇宙的累积引力使宇宙的膨胀受到抑制,使膨胀随着时间减速。在初始阶段,宇宙膨胀的速度要比今天大得多。大爆炸造成了向外的冲力,而引力又使劲要把爆炸的碎片向后再拉到一起去,于是,这两种力量的较量就造成了宇宙。近年来,天文物理学家们才意识到这较量是多么微妙地保持了平衡。假如当初大爆炸的力量不那么强,宇宙便会很快在一场大崩塌中缩回去。然而,假如当初大爆炸的力量更强一些的话,宇宙物质便会如此迅速地离散开去,星系就不会形成了。无论怎样说,宇宙现今的结构似乎非常微妙,全系于大爆炸造成的外冲力和向内的引力的精确平衡。
这平衡到底有多么微妙已由计算揭示了出来。在所谓的普朗克时间(即10-43秒,这是时空概念具有意义的最初的时刻),这平衡精确到了1060分之1。这就是说,假如初始时的爆炸力有1060分之1的差异,我们现在所观察到的宇宙便不会存在。为了玩味一下这个数字的意义,你可以设想你要从可见宇宙的另一端,也就是从200亿光年以外的地方,射中一个1英寸的靶。你若想真的射中,瞄准的精度就得要精确到1060分之1。
除了这总体的精确性之外,还有一个未解之谜,就是为什么现今的宇宙无论在物质分布上还是在膨胀速度上这么均匀。大部分爆炸都是没有秩序的,人们理应预期大爆炸的冲击力会处处不同。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这边宇宙的膨胀速度与另一头的速度没有分别。
当我们考虑到所谓光视界时,整个宇宙行为的这种一致性似乎就更加不同寻常了。当光在宇宙中散布开去时,它必须追赶因宇宙膨胀而向后退去的星系。一个星系的退行速度要视该星系与观察者的距离多大而定。遥远的星系退行得要快一些。现在,我们设想在宇宙创生的那个时刻,一束光从某处射了出来。到现在为止,这束光行程大约已200亿光年了。200亿光年以外的那些宇宙区域现在尚未接收到这束光。在那些区域的观察者将看不到该光的光源。反过来说,靠近光源的观察者也看不见这些区域。于是,宇宙之中没有哪个观察者现在能够看到200亿光年以外去。空间之中有一种视界,它把在它之外的一切都掩藏了起来。因为没有哪种信号或影响传播得比光还快,于是,宇宙间各处于彼此的视界之外的那些区域之间就不可能存在任何的物理联系。
55/74 首页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58 下一页 尾页
|